15噸/天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氨氮廢水處理技術
技術原理
利用生物固定化技術、聲空化技術和生物強化技術,實現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的富集生長;利用載體固定化、控制溶解氧等手段,實現亞硝化脫氮和同時硝化反硝化。
技術特點及優勢
1)氨氮出去率高,去除符合高,脫氮效果好。內部填裝網狀大孔填料,生物負荷量高,處理效率高,其池容量是普通曝氣池容量的20%~30%,氨氮去除負荷可以達到1kg/m3.d,出水氨氮濃度在5mg/L以下。
2)耐毒性和抗擊性強,對1000mg/L以下的高氨氮廢水可直接生化處理;
3)采用高效微生物菌群的固定化技術,防止了菌種的流失,不需要反沖洗,并由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的過濾作用,省去二沉池,因此基建投資可以減少20%;
4)具有節能、運行成本低的優點,在系統內可以實現同時硝化、反硝化脫氮的功能,降低了對氧氣、堿度的需求量。
5)可對老舊污水廠進行改造,提高出水水質,增加處理量。
適用范圍
該技術適用于城鎮污水、制革、醫療化工、石化、焦化、化肥等低中高濃度氨氮廢水。
厭氧凈化 微生物在嚴格厭氧條件下,有機物發酵或消化過程中,大部分有機物被解生成H2、CO2、H2S和CH4等氣體。污水的生物厭氧凈化就是根據污水經厭氧發酵后既到凈化,又獲得了生物能源CH4的原理。微物細胞能量轉移的電子受體,由好氧條件下分子氧改變為厭氧條件下的有機物。在厭氧件下,不溶于水而難分解的大分子有機污物,被微生物的胞外酶降解為可溶性物質,再由產甲烷厭氧細菌和產氫細菌降解成低分子有酸類和醇類、并放出H2和CO2;有機酸類和類經產甲烷菌降解成H2、CO2和CH4。甲烷菌還可利用H2還原CO2,形成CH4。
微生物處理廢水:微生物凈化過程:有機污染物的濃度由高變低
15噸/天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Ⅱ.異養細菌迅速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而大量繁殖,然后是以細菌為食料的原生動物出現數量高峰,再后是由于有機物礦化,利于藻類的生長,而出現藻類的生長高峰。
Ⅲ.溶解氧濃度隨著有機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而大量消耗,很快降到低點,隨后,由于有機物的無機化和藻類的光合作用及其他好氧微生物數量的下降,溶解氧又恢復到原來水平。
這樣,在離開污染源相當的距離之后,水中的微生物數量,有機物,無機物的含量,也都下降到低點。于是,水體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微生物處理廢水優點:微生物具有來源廣,易培養,繁殖快,對環境適應性強,易變異的特征在生產上較容易的采集菌種進行培養繁殖,并在特定條件下進行馴化,使之適應不同的水質條件,從而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使有機物無機化。加之微生物的生存條件溫和,新陳代謝時不需要高溫高壓,它是不需要投加催化劑的.生物法具有廢水處理量大、處理范圍廣、運行費用相對較低,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比其他方法要少的多。在污水生物處理的人工生態系統中,物質的遷移轉化效率之高是任何天然的或農業生態系統所不能比擬的。
污水性質和污染程度不同,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就會有很大差別。在處理系統中,好氧微生物的優勢種群組成和數量也相應的發生變化。例如,當含纖維素較多的廢水進入反應系統,則纖維素分解菌就會大量繁殖,當蛋白質大量進入該系統,就會使微生物群落中的氨化菌種群占優勢。
原生動物中有的種類及數量對水質因素(如氧溶量、pH值等)的變化較敏感,故可以作為鑒定污水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如草履蟲、小口鐘蟲、腎狀豆形蟲、板殼蟲等大量出現于受重污染和有機物很多的水中。在中度污染和有機污物較多的水中,原生動物種類及數量多。水清澈有機污物又很少的則種類也少。
在活性污泥處理系統中,有機污染物物從廢水中被去除的實質就是有機底物作為營養物質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攝取、代謝與利用的過程,這一過程的結果是污水得到了凈化,微生物獲得了能量而合成新的細胞,活性污泥得到了增長。
傳統活性污泥法的工藝流程:
(1) 預處理設施:包括初次池、調節池和水解酸化池,主要作用是去除SS、調節水質,使有機氮和有機磷變成NH+4或正磷酸鹽、大分子變成小分子,同時去除部分有機物。
(2) 曝氣池:工藝主體,其通過充氧、攪拌、混合、傳質實現有機物的降解和硝化反應、反硝化反應。
(3) 二次沉淀池:泥水分離,澄清凈化、初步濃縮活性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