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3D打印的未來在工業應用,在產品的直接制造。航空航天、醫療、汽車、模具等行業對3D打印應用的明顯進展。
一.航空航天、、衛星
行業訴求: 1. 縮短研發周期; 2. 減少零件數量,制造復雜結構零件; 3.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生成成本; 4. 可有效實現零件輕量化,減少航空組件重量。
3D打印解決方案: 1. 無需復雜傳統加工程序或任何模具,直接將概念設計轉化成實體,縮短外形驗證及功能性驗證周期,提高研發效率; 2. 加工過程不受零件復雜程度影響,輕松實現復雜結構零件制造; 3. 與傳統工業相比,3D打印可以整合多個零件,變成一個功能零件,節約原材料,顯著降低制造、組裝成本; 4. 可優化復雜零部件的結構,減輕零件重量,輕松實現航空組件輕量化
舉例:航空噴油嘴
傳統方法是將幾個零件合并成一個,3D打印實現一次成型,并優化了內部冷卻流道,提升了冷卻性能
觀測衛星天線支架
傳統的觀測衛星天線支架由幾個獨立的部分通過柳釘結合,重量大、發射成本高。通過拓補結構優化和3D打印,天線支架減輕了40%的重量,比要求強度提高了30%,降低了系統成本和燃料消耗,并順利完成靜動態測試和可靠性測試,成為航天認證產品。
某型號航空發動機3D打印噴油嘴,將零件數量減至1個,改善了噴油嘴容易過熱問題,同時提高了燃油效率及噴嘴使用壽命,提高發動機的綜合性能。
二. 汽車
行業訴求:
1. 縮短研發周期
2. 制造復雜零件
3. 降低成本
3D打印解決方案:
1. 從概念模型到功能原型,可用來完成測試和設計驗證;
2. 靈活制造,特別適合復雜組件、復雜管道及薄壁件的制作;
3. 不需任何額外工具,無需鑄造、壓鑄,縮短開發時間,大大降低開發成本。
舉例:
功能零件制造
為了防止燃油泄漏產生意外,須保證各個噴油器支座之間的間距相等;如采用傳統銑削工藝來制作,一是加工難度大,需要五軸數控銑床才能加工出來,其次是銑削量較大,材料利用率不高;采用3D打印技術既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又能實現輕量化設計后復雜結構的生產要求。
汽車減重對于減少油耗,增加操控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鑄造技術已經在工業產品生產中使用了數百年,結合3D打印可以實現該目的。通過設計優化、鑄造模擬、疲勞分析和3D打印技術的結合,使汽車輪轂支架減重達到80%,強度增加數倍,駕駛性能得到更高提升。
原型設計
3D打印用于實驗模型和功能原型的制作,可實現快速修改設計方案并反復大量迭代。在確保原型產品設計質量的同時,大大縮短產品設計和原型開發所需的時間,提高研發效率。
三. 醫療
行業訴求:
1. 根據患者特點量身定制;2. 能夠實現高效定制,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3. 提高人體力學適配和生產融合度。
植入體
鈦合金全*,3D打印輕量化桁架結構可提供足夠的力學強度,輕量化效果可減少病人的負擔,同時促進肌肉、骨骼等組織的增長。
齒科可以實現的定制化,多種*結構輕松實現,相比傳統手段制造環節更少,加工時間更短,精度更高,成本更低,更好的適應個性化需求。
四. 模具
行業訴求:
1. 縮短注塑冷卻時間,提高脫模效率;
2. 解決冷卻過程中不能有效控制模具溫度,導致模具內部溫度不均造成的產品變形問題;
3. 縮短模具研發周期及制造成本。
3D打印解決方案:
1. 直接打印出的含隨形水路的模具,冷卻水路可更好貼近注塑產品,三熱面廣,有效降低冷卻周期,生產效率提高35%以上;
2. 隨形冷卻使模具溫度分布均勻,有效防止產品翹曲變形,開裂飛邊,氣泡砂眼等產品缺陷;
3. 實現設計的無限性、較少的人工參與、模具制作周期大大縮短,多個環節降低成本。
舉例:
該模具傳統注塑周期須59s,頂部無冷卻造成裝配孔薄壁變形、飛邊、脫模困難,成品率只有86%;使用3D打印隨形水路后,注塑周期減至38s,裝配孔和薄壁變形得到控制,飛邊、脫模困難現象基本消失,成品率達到95%。輪胎模具的加工精密程度直接影響到輪胎的精度和質量,甚至是輪胎的安全和駕駛的舒適度。輪胎的溫度具有角度多、弧度多等特點,傳統加工難以精準完成。3D打印可完成傳統機加工難以實現的形狀和復雜度,可參與制造更復雜、更大抓地力和穩定性的高附加值輪胎;而其快速制造的特點使交貨周期縮短了2/3,更快研制新模具新紋路,免去了沖壓、折彎等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