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安全事件頻發
特斯拉
2019年6月,指控了一名前員工Martin Tripp,稱其編寫了侵入特斯拉制造操作系統的軟件,并將幾個GB的特斯拉數據傳輸給外部實體。除此之外,特斯拉還聲稱Tripp編寫了計算機代碼,定期將特斯拉的數據輸出給公司以外的人。
烏克蘭某核電站
烏克蘭南部的核電站出現嚴重安全事故,數名雇員將核電廠內部網絡連上了公共網絡,以供其挖掘加密貨幣。此次事故被列為泄露事故。
溫州多家醫院
溫州一團伙利用醫院的自助服務電腦,悄悄拔下網線,然后使用自己的電腦,連入醫院的內網,竊取省內多家醫院“統方”,短短四年便獲利700多萬元。
大量的安全事件來自于內部違規行為
對于內部人員風險的擔憂
90%的組織覺得自己很容易受到內部攻擊。主要的風險因素包括擁有過多訪問權限的用戶(37%)、能夠訪問敏感數據的設備越來越多(36%),以及日益復雜的信息技術(35%)。
大多數組織遭受過內網攻擊
53%的受訪者證實,他們的組織在過去12個月內遭到內部攻擊(通常少于5次)。27%的組織表示,內部攻擊變得更加頻繁。
組織需要加強內網安全監測與防護
組織正將注意力轉移到內部威脅的檢測上(64%),其次是以分析和事后取證(49%)。用戶行為監控的使用正在加速;94%的署了一些監視用戶的方法,93%的組織監視對敏感數據的訪問。
內網威脅防護投入增加
絕大多數(86%)的組織已經或正在建立內部威脅系統及項目。36%的組織有一個正式的內網威脅防御體系來應對內部攻擊,另外30%組織單位有計劃加強對于內網威脅防護投入。
信息安全的木桶效應:內部威脅VS外部攻擊
內部人員風險
內部人員帶來的威脅,隱蔽強,危害大
重視度低,缺乏控制手段
外部網絡攻擊
由外部發起,攻擊類型、手段多種多樣
高度重視,防護手段完善
內部違規行為缺乏有效管控成為企業業務安全的短板
IT架構和安全態勢的改變
多云環境和接入設備多樣化,網絡邊界模糊,內部威脅挑戰呈指數級提升
企業面臨的內部風險及挑戰
看不清是誰,抓不住異常行為,不了解風險在哪,最終給組織帶來各類威脅
難以識別內部人員身份
缺乏安全的網絡接入控制,非法人員和不安全終端可輕易接入組織內網
隨身Wi-Fi、代理訪問等網絡共享行為,將內網暴露,更容易被非法用戶入侵
無法看清異常行為風險
缺乏針對內部的用戶行為分析手段,無法及時發現各種風險,如工作效率低下、越權訪問、數據竊取、外發等
難以管控各種網絡行為
互聯網應用不斷發展,加密應用、SAAS業務、移動APP等技術增加管控難度
內網被視為安全域,缺少針對內網行為的權限管控和行為檢測手段
缺少全局行為管理和運營
人員網絡行為是完整連續過程,包含互聯網行為、內網行為、終端行為,割裂的行為管控,無法看到全局的行為風險
如何構建全網行為管理
產品定位
從入網、內部操作到出網整個流程,從用戶、終端、行為、數據UEBD四個維度構建完整的全網行為管控思路。
針對不同用戶、不同終端對象及環境做分級分權的訪問權限
全網行為管理的工作流程
全網行為管理平臺技術架構
四大核心能力
準入準出統一認證
全網行為權限管控
以身份為中心的權限劃分,實現全網行為的可視可控
全網行為審計可視
全網行為風險分析
全網行為風險可視化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