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站電力監控系統能提供必要的實時運行信息,尤其是開關和保護行為的信息(事故報警信息),使值班人員和系統調度人員把握安全控制、事故處理的主動性,同時可以提高電網的運行管理水平,減少變電、配電損失,提高供電質量。
一. 系統的具體監控對象:
變電站微機監控系統的主要監控對象有以下幾個方面:模擬量采集有高壓室和主控室內的溫度、濕度和門禁。變壓器0.4kV側電流,0.4kV母線電壓、分段電流,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0.4kV各支路出線電流,變壓器溫度。備用柴油機發電機組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油壓、油溫、水溫,蓄電池電壓等.開關量有燈光開關、斷路器開關、高壓進出線開關、主變分接頭開關、主變低壓總開關、分段開關、0.4kV各支路出線開關,柴油發電機回路開關等。
二. 阿爾泰解決方案:
2.1 硬件實現
2.1.1 前端工控機
本方案選用工控機,前端工控機可以處理各個模塊上傳的數據,運行自動控制和方便維護數據庫中I/O點的數據,實現各種(遙測、遙信、遙控)數據的上傳下達。
前端工控機除具有數據采集、數據集中和多種通訊規約等功能外,還有的配網自動化高級功能軟件。滿足配網自動化所需的饋線故障定位、故障隔離等要求。
前端工控機采用工控標準設計,可靠性高,抗干擾性強,性能遠遠超過由工作站或其他臺式計算機、工作站構成的系統,保證了整個系統的正常、穩定、長期可靠運行。支持多通訊口,每個通訊口都可以支持多種不同的規約。
2.1.2 變電站各室內的溫度,濕度和門禁
變電站撤人后,萬一變電站發生火警,往往因為不能及時發現而延誤了事故的處理,造成事故進一步擴大。此外,當變電站有盜賊闖入時,也會缺乏有效的防御手段。為此,可在高壓室和主控室等地點裝設一批溫,濕度傳感器,并在高壓室和主控室門口安裝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當探頭感測到高溫或有人闖入時,就會向后臺發出告警信息,同時連動切換攝像機畫面,并記錄下當時現場的情況。
用DAM3058F采集溫濕度傳感器信號。可采集8路傳感器信號。
用DAM3011采集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傳來的電壓信號,可采集8路報警器信號。
2.1.3 變壓器
變壓器0.4kV側電流,0.4kV母線電壓、分段電流,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0.4kV各支路出線電流,監控變壓器的運行情況,當出現異常情況時能做出及時反應。選用的變壓器自身應帶控制保護裝置,具有完善的溫度檢測和風機控制功能,利用變壓器本身提供的鉑電阻,獲得變壓器線圈溫度,若檢測的溫度超過設定門,風機仍未啟動,則強制啟動風機。其控制器中數據通過RS485接口,也可傳送至監控中心,執行對變壓器狀態的監控。
用DAM3501采集變壓器側電流,母線電壓,分段電流,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
用DAM3043采集線圈溫度,用DAM3018D啟動和關閉風機。
2.1.4 電動機和備用柴油機發電機組保護:
以電動機的電流、電壓、溫度測量為基礎,為電動機提供全面的保護。具有短路、啟動超時、轉子堵轉、不平衡、接地故障、負荷丟失、欠壓過壓、溫度保護等。通過檢測啟動前的母線電壓、檢測跳閘回路是否正常、使系統的可靠性得到進一步加強。
備用柴油機發電機組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油壓,油溫,水溫,蓄電池電壓等. 監控變壓器的運行情況,當出現異常情況時能做出及時反應。
用DAM3501采集電動機的電流、電壓和柴油機發電機組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
用DAM3043采集電動機溫度信號。
用DAM3058采集柴油機發電機油壓,油溫,水溫。
2.1.5 開關量監控
(1)為使工業電視監控系統在晚上仍能發揮作用,變電站的燈光應具有定時開關或遠方控制的功能。 (2)斷路器:接通或斷開運行中的或發生故障的電路 。(3) 主變分接頭開關,主變低壓側總開關,分段開關,0.4kV各支路出線開關,柴油發電機回路開關,RS-485串行通訊方式。可通過通訊實現遠程控制分/合閘,遠程讀取測量值,遠程讀取開關量狀態。
用DAM3027D來監測和控制開關量。
數據通信功能
變電站內部的線路監控儀與主機之間的通信采用 RS 485 通信總線,通信距離可達 1 200 m,波特率可以設定為 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
2.2 軟件實現
配網自動化高級功能軟件選用組態軟件
1)運行監視.要求有變電站電氣主接線圖與相關的模擬量、開關量信息的動態顯示.
2)事故記錄與報警.工程實例要求當變壓器 0.4kV側的電壓、電流出現欠電壓與過電流且超過一定時計算機報警,并將故障數據記錄下來.
3)報表打印.
4)備用柴油發電機組定期啟動的提示與記錄.
5)預留遠程監控接口,要求系統便于擴展升級.
三 結論
分布式變電站監控系統設備通用,維護、安裝簡單,可靠性高,功能較齊全,用戶使用方便。經河北、內蒙、北京等地的多個變電站和廠礦配電室使用,本文所述的監控系統收到了良好效果。做到了電力監控管理逐步向自動化、綜合化、集中化、智能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