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本站原創】近年來,人力成本上升和自動化需求的加深,催生了協作機器人的出現和發展,目前,協作機器人已經邁過探索階段,正在進入百花齊放的快速成長期,我國企業要想在市場之中占據重要地位,還需要關注到行業發展的一些痛點問題。
當前,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人口紅利日漸衰退,工業自動化的趨勢愈發明顯,受此影響,各國都在積極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不斷加快“機器換人”的相關進程,以此來推動工業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不過,傳統工業機器人下的“機器換人”風潮,雖然能夠推動工業制造業的自動化、智能化、高速化發展,卻也讓行業內不少人感受到了生存危機,人機關系究竟該如何處理的問題始終擺在人們面前。
如今,隨著協作機器人的興起和發展,這一問題終于迎來了新的答案。在工業機器人安全標準ISO 10218-2給出的定義中,協作機器人是指被設計成可以在協作區域內與人直接進行交互的機器人,這就意味著,人機協作、人機共融正逐漸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關系形式。
協作機器人市場迎來爆發
據了解,協作機器人概念提出的時間和出現的時間都不遙遠,從1996由美國西北大學的兩位教授提出概念,到2009年丹麥的公司推出首款協作機器人“UR5”,協作機器人發展至今還不到二十年,目前仍屬于機器人產業中一個細分的新興市場。
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協作機器人自誕生以來就始終保持著火熱的發展態勢,市場規模在常年的高速增長中持續不斷的擴大。相關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協作機器人銷量和年復合增長率均保持在70%以上,截至去年,銷量已經超1萬臺,市場規模達到近20億元。
目前,協作機器人可能還只是400億美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一小部分,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其將在未來十年增長到超過100億美元。之所以能夠做出如此預測,一方面與高速的增長態勢分不開,另一方面機器人老牌企業和初創企業的不斷涌入,也給市場的爆發帶來信心。
2017年被視為協作機器人大熱的一年。這一年,ABB、優傲、川崎、史陶比爾、日本電裝的國外巨頭相繼進入協作機器人領域,并紛紛推出新技術和新產品,同時,國內如哈工大機器人、深圳越疆、北京鎂伽、上海節卡等本土創業公司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在國內外企業的不斷加碼下,協作機器人的市場熱度正在不斷升溫。
三大優勢助力行業快速崛起
協作機器人初的定位只是為了幫助中小企業完成生產,如今不但吸引了四大家族這樣的巨頭企業來涉足,其自身的市場發展也迎來了爆發,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良好的表現,筆者認為與其三方面的優勢分不開。
首先,協作機器人大的優勢,是打破了傳統工業機器人的籠式生產模式,能夠與人進行近距離的接觸和協作,這樣的人機融合可以更大的發揮出機器和人的獨特優勢,兩者之間形成互補,大大提升了生產的效率、靈活性和自我優化能力。同時,和傳統工業機器人相比,其在安全性上也更有保障。
其次,協作機器人的成本更低。這個成本包括兩方面,一個是機器人本身的價格、維護和使用成本,還有一個是安裝和場地占用成本,從這兩方面來看,協作機器人因為易于編程和安裝,且較為輕巧和不占面積,其成本遠遠低于傳統的工業機器人。
后,協作機器人的適用范圍也更廣。和傳統工業機器人相比,協作機器人還可以適用于農業、建筑業、制造業等多個領域,甚至于部分工作和家庭場景之中。
在同樣兼具提高生產和工作效率,減少人力成本的情況下,協作機器人更具技術、價格和適用性上的優勢,因此其行業能夠快速崛起也在情理之中。
國內企業發展超車還得這么做
對于我國來說,近年來協作機器人在國內的發展也是十分火熱,市場增速比增速還高,市場規模也達到近4億元。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能在協助機器人市場上完成對國外企業的超車任務。
這么認為也不無道理,畢竟一方面協作機器人國內外起步基本一致,發展也處于同一水平,另一方面我國已經是機器人應用的大市場,能夠將一定的市場優勢轉化為技術和產業優勢,在起步相同我國又占據市場優勢的情況下并非沒有機會。
不過,我國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缺失、人才資源的匱乏始終是大的痛點,即使是在新興的協作機器人領域也依然存在,此外,協作機器人本身的發展目前還存在易用性不夠、市場認可度不高等種種問題。因此,國內企業和行業發展要想完成超車,不僅要解決自身的固有問題,還需解決發展的共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