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本站原創】核電站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為了提高核電站安全性和應急處理能力,近年來核電機器人獲得良好的發展。
如今,核能已經成為世界上應用廣泛的能源之一,其憑借著清潔無污染、能量密度高、綜合成本低、無供電間隙等優勢,在各國的電力系統中充當著重要的動力來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也積極投身到核電站的建設之中,在經歷了2015年新一輪的核電建設高峰期之后,如今,我國核電站數量已達40余座,核電發電量維持在世界前列。
不過,在核能發電獲得廣泛應用的同時,核電安全問題也一直牽動著各國的神經。從上個世紀的諾爾切貝利核泄漏事件開始,到離我們近的2011年福島核泄漏事件,多起大型核泄漏事件的發生,對各國的核電安全提出了愈加迫切的發展需求。
因此,為確保核電建設和使用中的安全,提高核電站應急救災能力,眼下各國都在尋找有效預防手段。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利用機器人技術解決核電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正在逐漸成為普遍做法,核電機器人正日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成為行業發展的有力推動者。
核電站對機器人需求愈發旺盛
目前,已有450多座核電站,隨著化石能源產生的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未來核電站的數量和裝機容量還將不斷上升,在這樣的趨勢下,各國核電站對機器人的需求將日益迫切。
首先在核工業應用領域,如果繼續采用傳統的人工形式,一方面隨著核電裝機容量的不斷提高,人工數量需求會不斷上升,人力成本會不斷增長,另一方面人們勞動強度的增加也會導致所受到的輻射劑量的增多。因此,機器人對人工的替代需求將持續放大。
其次在核電站應急領域,輻射環境下的作業監測采用人工很難進行,這需要一種快速響應和監測的工具,此外,一旦事故發生,人類也很難進入高輻射的環境中進行應急救援,這又需要一種能在高危環境中進行救援的工具,而機器人顯然具備以上兩種工具所需要的功能。
后在核電知識科普領域,核電知識本就枯燥乏味,很少有人愿意從事底層宣傳工作,如果找形象代言人又成本巨大,價值不符,因此,利用機器人助力核電知識科普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日前,中廣核已經推出了我國首款核電科普機器人,為我國在核能溝通領域的發展開創了先河。
我國核電機器人發展現狀
在以上三大領域的迫切需求下,應用各種功能的核電機器人成為大勢所趨,我國雖然受科技發展水平限制,在核電機器人的研發應用上起步較晚,但發展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技術上,我國核電機器人經歷了從初的遙控器控制,到后來的傳感控制、遠程控制,再到如今的電子技術控制等多個階段,如今已經實現了多種技術在機器人身上的集成。核電機器人已經不僅能夠在特殊的環境下工作,自動掃清障礙,而且在靈活性、工作效率和環境適應性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突破。與此同時,我國在攝像頭的抗輻射技術上,也已經達到國外先進水平。
在產品上,近年來我國陸續發布了包括陸地巡檢機器人、水下多功能智能機器人、水下巡檢機器人、異物打撈機器人、小型水下觀測機器人和核電科普機器人等在內的多款核電機器人,應用范圍涵蓋從日常作業到安全防護到應急救援到核電科普等多個領域,具體應用表現也十分令人滿意。
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可能我國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就技術和產品上目前取得的成果了來看,我國發展現狀和態勢極為良好,未來隨著技術的更為成熟,或許我國將在巨大的潛力市場下迎來一席之地。
未來技術發展將呈現這些趨勢
當然,科技的力量是無窮的,核電機器人的發展也不會固步自封,面對廣闊的應用范圍和巨大的未來市場,其還將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力。如今,隨著人們對其發展的越來越重視,以及傳感技術、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核電機器人技術發展正呈現出以下趨勢:
高智能性。目前大部分核電機器人仍處于人工控制階段,一方面人工控制下的作業在性方面無法保障,另一方面依然帶來一定人力成本。因此,未來具備獨立規劃、定位、自動導航等能力的無人化智能化核電機器人,將是發展的重要趨勢。
高環境適應性。由于核電機器人的工作環境相當惡劣,一旦適應性不足或者穩定性不夠,導致故障或罷工,會對維修帶來巨大挑戰。因此,未來核電機器人的發展會從材料、系統、元器件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讓其能夠在惡劣環境下依然保持穩定性和功能性。
多功能性。核電站的內部結構復雜、密集而狹小,為了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未來核電機器人不僅要身兼各項功能,對于監測、維修、檢查和應急處理都能一次搞定,還會在結構上進行可變形改造,以此來適應各種復雜結構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