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技術前沿】污泥,顧名思義,即在污水處理期間有機物和不能被降解的物質沉淀進而形成。5年前近50%城市未實現無害化處理的污泥,如今正在走向不斷完善的路上。與此同時,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過程中“重水輕泥”的短板也已逐漸補齊。
本應是夯實城鄉污水處理的后一公里,污泥處置卻被視作“燙手山芋”。
長期以來,污泥處置一直是國內外污水處理行業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已成為制約污水處理廠良性發展的重要瓶頸。按來源,污泥主要分為市政污水污泥與工業廢水污泥。統計顯示,作為城市污水處理的衍生品,我國市政污泥年總產量逐年增大。據建設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處理污水量達1.78億立方米/日。迄今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已經突破2000座,年污水處理量比十五期間增加了一倍以上。
但這和污泥處理快速增長需求還是嚴重不匹配。同樣在2017年,我國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的目標完成率不足45%。隨著污水處理量增加及污水廠提標,預計2020年將突破6000萬噸/年(80%含水率),日產生濕污泥(80%含水率)量達到14萬噸。如果這些污泥未能經過處理,勢必成為引爆環境危機的“定時炸彈”。而事實上,盡管污泥處置推進多年,我國目前仍然存在著重水輕泥、處置率低、責任主體不明等未解難題。
處置污泥,到底需要多少錢?公開資料顯示,污泥處理處置運行費用占污水處理運行費用的20—30%左右,造成了污水處理廠一定程度上的運營壓力。隨著城區人口日益增長和污水管網日益完善,污泥產量不斷提高,污泥產量已逼近水泥廠的處理能力上限,隨著水泥廠擴建污泥焚燒設備,后期污泥處理費用還將上漲。當然,污泥產業上下游打不通,有成本問題,也有技術路徑尚待商榷。
其中,妥善處置污泥、提高處置效率和降低處置成本等成為行業關注熱點。目前我國污泥處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燒等方式,這四種處理方法的占比分別為65%、15%、6%、3%。從處置的角度來看,資源化的實現有兩種途徑——進入土地或者是建材的利用,如焚燒或者是填埋。在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馬小蕾看來,目前污泥處置的標準需要細分和量化,具有可監管性,只有這樣政府才能放開污泥的出路。
如何拓展污泥處置市場,探索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成了當前污水處理行業創新突破的必經之路。國家有關部門對此問題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法規,讓污泥從過去單一的填埋處置兼而走上農藝運用、建材制造、焚燒消化等新的處置出路。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污泥處理處置遵循“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資源化”原則,目前主要是減量化,資源化是方向。但與此同時,污泥土地利用非常需要進一步規范,重要的是制定出標準、什么樣的污泥處理后能夠用于土地。在污泥穩定化、無害化的基礎上,再考慮通過資源化利用達到經濟平衡。
所幸為加速污泥治理速度,近年三部委聯合制定了有關污水處理費用的管理辦法及有關價格管理辦法,均明確將污泥處理成本納入污水處理費成本當中。同時,“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投入2000億元用于污水廠的污泥處理。業內人士預測,污泥行業的市場格局將在未來三年內發生實質性嬗變。另據污水有效處理率推算,2023年的污泥處理市場規模將達到867億元左右。
(原標題:布局867億市場正當時 你關心的污泥處理全在這里)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