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技術前沿】改革開放后,不論是農村農業發展技術還是生產機器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多高新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對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勞動強度,解放勞動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推動了現代化農業的快速發展。
農機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 將迎黃金發展期
而在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只有不斷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緊跟發展步伐,才能避免被日新月異的市場所淘汰。在現代化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機化促進了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農機化服務業以其獨特優勢聚集更加先進的生產要素,帶動其他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或者服務組織的發展。
現狀:農機專業戶超過500萬
在日前舉辦的國務院例行吹風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指出:目前我國農機專業戶已經超過500萬,農機合作社等作業服務組織差不多有20萬個,每年的作業服務面積累計超過40億畝,已經成為農業發展非常重要的支撐。
此外,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巡視員提出,目前我國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呈現出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模式多樣化、服務手段專業化、服務內容綜合化、服務機制市場化、服務對象穩固化、農資農機服務一體化、社社聯合、社企聯合、村社聯合等新趨勢、新特征。
隨著農業機械全面全程機械化進程的加快,農機化服務組織也逐漸從單一環節的作業服務向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作業服務轉變,從糧食產業向其他產業延伸,服務范圍不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上都進一步擴大,農機服務組織正逐漸成為糧食產業全程機械化的主要承擔者和特色主導產業全程機械化的主力軍。
機遇:農業生產方式進入機械化發展新階段
確切地說,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不斷落實,使得產業興旺成為了發展重點,而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對于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這對推進我國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大宗農作物機械國產化水平,發展農機裝備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下,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時期,生產方式逐漸進入機械化發展新階段,規模化和機械化是必經之路,社會化服務分業分工是必然選擇。一方面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業勞動力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農村空心化問題凸顯,對于機械的需求勢必更加迫切;另一方面,“一畝三分田”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對于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局限性也愈加突出,社會化服務應運而生、蓬勃發展。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業生產、農村生活對“機器換人”、機械化服務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對于加快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來說,農民需求迫切、裝備能力基礎扎實、服務模式也在不斷探索進步、利好政策不斷提出,今后或將迎來農機社會化服務的黃金發展期。
挑戰:資金技術、政策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層面較為薄弱
誠然,在看到農機社會化服務取得成績、面臨機遇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目前,我國農機社會化服務尚還處于探索階段,在資金技術、政策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都還比較薄弱,不利于整體農機化發展。‘
而農機發展過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顯然也制約了農機社會化服務的發展,適用農機裝備有效供給不足,缺門斷檔和中低端產品過剩的問題并存,機具可靠性與適用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以及農機與農技如何更有效融合等問題亟待解決。
農機新機具使用、新技術應用需求多樣化,而很多地方獲取這些信息的渠道卻是缺失的,信息更新及時性差。同時,農機化服務機構管理缺乏統一標準,科學化、專業化程度低。
措施:加快推進農機化服務提檔升級
加大農機更新投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是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基礎。緊抓發展機遇,不斷創新,加大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等高新科技在農業機械領域的應用;加大對農業機械化在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的投入,促進農業機械全面全程發展。
此外,為促進農機化服務提檔升級,張桃林主要提出了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服務機制進一步創新、推動服務業態創新、加快“互聯網+農機作業”應用等四項措施,要求培育壯大農機專業戶、農機合作社和農機作業公司等各種形式的新型農機服務化主體,提升農機服務效率,擴展農機服務領域,推進農機服務向農業生產全過程、全產業和農村生態、農民生活服務領域延伸,優化創新鏈、擴大服務鏈、拓展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與此同時,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規模經營融合也是農機社會化服務進一步發展的重點;加強農業機械信息化網絡建設以及農村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及其他高素質人才、擴大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在農機社會化服務中的有效應用、建立以及完善相關政策及保障措施也愈加重要。
(原標題:農機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 將迎黃金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