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人口紅利快速衰減的背景下,如今植保無人機已然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新“寵兒”。而作為我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霸主,大疆對于植保無人機更是高度關注,自2012年將無人機引入農業領域以來,2015年其又設立了大疆農業品牌。截至目前,大疆旗下已經誕生了T系列、MG系列等眾多不同的植保機產品。
在此背景下,大疆植保機在我國市場的發展也是頻頻迎來增長。據大疆農業數據顯示,截至7月12日,大疆農業植保無人機單年作業面積已突破2億畝次,發貨量突破3萬臺。銷量已全面超過2019年。與此同時,在今年5月28日,大疆還曾發布耗時146天完成累計作業面積破1億畝次的消息,應用成果可謂傲視。
那么,緣何大疆農業的植保機能夠屢創佳績呢?大疆植保機的快速發展又將給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接下來我們不妨一起探究一下!
多重因素影響,大疆植保機屢創佳績
其實,說起大疆2020年以來在植保無人機上所取得的一個又一個里程碑成就,智能制造網認為,這其中不乏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雖然也與大疆本身的技術、人才、資本等內在實力密不可分,但相比較而言,可能外界因素對大疆的推動作用還是要更大一些。
首先,是疫情和春耕給植保無人機應用帶來了機遇。今年以來,肺炎疫情的突發給農事生產帶來嚴重破壞,這使得3月復工復產之后,農業領域對于植保無人機的需求迎來一輪暴漲,再加上國家保春耕政策的相繼出臺,植保無人機更是迎來了不少的新的機會點。
其次,5G等新基建技術的不斷發展,也給植保無人機帶來熱度。伴隨著5G商用的不斷加快,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植保無人機的配套技術支持愈發完善,這給了其未來功能升級、應用深化的信心與底氣。在此背景下,更多人將目光投向了植保無人機領域。
除此以外,援巴治蝗、裝備扶貧等也成為推動大疆植保無人機銷量和應用增長的重要因素。為幫助巴基斯坦應對蝗蟲,以及幫助貧困地區農事生產,大疆相繼將產品銷售海外和捐贈鄉村,這都為其產品的銷售和落地提供了需求與市場。
大疆一騎絕塵,行業發展卻遠未成熟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們看到大疆植保無人機創下了行業不少的新紀錄,發展呈現一騎絕塵趨勢。這樣的發展對于大疆來說固然是可喜的,但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未免讓人擔憂。畢竟,目前我們只看到了大疆的一家獨大,更多企業卻仍在困頓與漩渦之中,艱難求生。
事實上,在多年發展與多次洗牌之后,如今我國植保無人機市場的格局已經基本成型。第一梯隊的位置被大疆、極飛牢牢掌控,剩下的企業在價格戰夾縫中艱難生存,兩極分化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而這樣的局面顯然不是行業成熟發展理想中的局面。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與植保無人機技術要求高、革新快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行業應用門檻高、滲透慢有關,除此之外產品研發投入高、盈利難也是拉大差距的重要因素。更多的中小企業受限于這三點而面臨生存難題,與大企業間差距越拉越大。
那么,伴隨著這種局面的持續深化,我國該如何應對和改變呢?智能制造網認為,疫情的影響已經催生了行業新一輪的洗牌,受疫情洗禮,找到生存之道的企業將有資格進入下半場的競爭之中。而下半場,不同企業的不同發展有望打破兩極分化的格局。
兩極分化之下,下半場企業路在何方
具體下半場企業要采取怎樣的舉措來打破現有局面呢?
對于大疆、極飛這樣的頭部企業來說,無疑考慮的是如何穩固優勢。在此基礎上,它們可以進一步加快技術創新、繼續研發和生產優質產品,同時培養和儲備更多專業人才,強化與產業鏈企業的合作,不斷完善自身的生態圈和產業布局。總之就是將重點放在新技術和新業態上。
而對于中小或初創企業來說,保證生存下去則是它們的重點。因此它們首先要尋求并利用好政府的政策扶持與紅利補貼,解決自身存活問題;之后再考慮過的好的問題,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另辟蹊徑深耕植保細分領域,同時加強與大企業的合作交流,使自己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
總而言之,下半場的植保無人機發展,不管是頭部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有各自的機會。伴隨著行業技術、環境和市場的不斷變化,只有采取了正確發展策略的企業才能乘風破浪或逆風翻盤。未來誰主沉浮尤為可知,行業終路向何方有待觀察,在此背景下,各方企業唯有拼搏方能向上。
說不定,下一個行業記錄的創造者,就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