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人機已然成為我國農業植保的新寵。根據相關數據,2019年我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已突破5.5萬架,同時植保面積也超過8.5億畝次,在高效、便捷、精準、環保、廉價等優勢加持下,無人機植保正受到廣大農戶們的認可、追捧與青睞,發展前景可期。
不過,伴隨著無人機數量的越來越多,應用的不斷普及與深化,無人機繁榮發展背后所暗藏的風險卻愈發凸顯。當前,作為無人機植保的其中一環,無人機在噴藥過程中就時常引發各種禍端和災害,令人頭疼不已。在此背景下,無人機植保常態化發展還需補齊短板。
在人力成本不斷攀升、農業勞動力急劇減少的當下,無人機噴藥價值有目共睹。其不僅能夠節省人力,同時噴藥精準度和效率還高,可謂農業噴藥小能手。然而,無人機噴藥作用雖好,其帶來的禍端卻也不少。近兩年,就有農戶因為被無人機噴藥誤傷,從而損失嚴重。
去年10月,《安徽商報》曾報道,安徽定遠縣出現過一起無人機蝦塘“投毒”事件。當年4月份,該地一蝦塘主請人用無人機為農田麥苗噴灑農藥,但第二天卻發現蝦子全部死亡,事后經調查發現,龍蝦死亡與農藥噴灑有直接關系,這令蝦塘主損失慘重,欲哭無淚。
無獨有偶,今年6月份,位于揚州寶應望直港的張先生也反映被無人機害慘了。據悉,其擁有300畝的藕田,藕田三面另有農田,到了本該收藕的時節,卻因為旁邊的農田主用無人機噴藥,導致農藥隨風進入藕田之中,百畝藕塘慘遭禍及全部枯萎,張先生損失巨大。
而類似的“無人機灑農藥惹禍事件”,其實在全國各地每天都在上演,早已屢見不鮮。帶來損失金額較小的,一般通過當地司法還能達成調解,但若損失數額較大且超出當事人賠償能力的,就算借助官司也很難解決。這背后,反映出了無人機應用過程中的一些不足。
為什么受到無人機噴藥禍及的受害人難以維權?根本原因在于無人機配套不夠完善。根據一些受害農戶的反映,他們維權困難要么是由于定損有難度,要么是由于證據鑒定難,要么是由于涉及金額過大,牽扯人員太多,責任難劃分。總而言之,是法律配套的不完善。
例如一些無人機在噴藥過程中,飛手操作都是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的,卻由于風向風力等自然因素導致藥劑殃及周圍,這在司法過程中很難界定是誰的責任;此外,一些受害農戶作物死亡減產,也很難給出證據一定是他人無人機噴藥影響,這些都給維權帶來極大難題。
在此背景下,完善植保無人機應用法律配套、暢通植保無人機應用維權通道至關重要。尤其在法律配套建設方面,需要政府部門綜合考量現實中的各種問題,結合農戶、飛手、企業等多方意見,搭建起一個行之有效的法律體系,讓無人機植保應用的監管和維權變易。
當然,解決植保無人機闖禍問題,光靠法律完善維權還不夠,還需要從根源上做到防范和解決。拋開一些特殊因素,大部分無人機噴藥闖禍事件都是由于飛手專業性不足所導致,飛手沒有很好地衡量噴藥過程中的天氣、環境等各方面因素,才導致了后續問題的發生。
基于此,加強無人機飛手職業素養和技能培訓,推動無人機專業飛手培養,以及提升無人機飛手崗位門檻,都是保障植保無人機應用過程中不再出現問題的有效手段。除此以外,無人機保險服務等配套服務的完善,也是推動無人機成熟應用的重要一環,也需協同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