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自動駕駛產業逐步進入量產落地的爬坡期,激光雷達引發廣泛討論。即便量產元年和技術路線成為繞不開的話題,消費者和廠商實質關心的還是激光雷達的成本和性能。
全球有名咨詢公司Yole Développement預測,5年后ADAS將成為激光雷達大的細分市場。實踐證明,自動駕駛不會很快實現,激光雷達現階段應用于大眾量產車市場才能取得更高效益。而ADAS的市場潛力更是有目共睹,這一觀點也得到相關分析數據支撐——在2025年和2030年,ADAS的潛在市場總額將分別達到410億美金和500億美金,而同期的L4+自動駕駛分別只有11億美金和14億美金。
誠然,對于瞄準汽車市場且能把握正確方向的玩家而言,這是一個莫大的機遇。跟不上發展潮流的廠商,就會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
ADAS將占據激光雷達大的細分市場
日前,Yole發布《2021年汽車和工業領域激光雷達應用》報告。根據介紹,自Velodyne創始人David Hall于2015年發明實時環視激光雷達以來,全球至少成立了80家主打激光雷達的公司。截至 2021年第三季度,超過60家激光雷達企業瞄準汽車市場,其中已有14家公司斬獲汽車制造商訂單。
目前就全球ADAS市場來看,法國零部件巨頭法雷奧占比28%,其轉鏡式激光雷達Scala是搭載ADAS車輛大規模批量生產的唯一激光雷達,現已搭載于奧迪、奔馳等多款量產車型。根據Yole的報告,在一年來公開的29項設計訂單中,8項來自法雷奧。
速騰聚創以10%市占率排名第二,其激光雷達產品已獲得全球多個量產車型的定點合作訂單,其中包括廣汽埃安、上汽智己和北美造車新勢力Lucid。
大疆旗下的Livox、美國激光雷達供應商Luminar與Cepton、老牌零部件供應商電裝和大陸并列第三,市占率皆為7%。德國Ibeo和以色列Innoviz占比相同(4%),圖達通、華為、禾賽、velodyne各占比3%。
從不同技術路線來看——汽車制造商的首選仍然是基于905nm波長的邊發射激光器EEL;但是基于1550nm的激光雷達正逐漸贏得市場。相比較而言,905nm激光雷達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成本方面,1550nm在雨霧天氣下具有更大優勢且對人眼的危害更小。
雖然MEMS激光雷達和Flash激光雷達市場份額正在快速上漲,分別達到17%和10%;但是機械式激光雷達仍被主機廠廣泛使用,市場占比高達66%。在國內上榜企業中,速騰聚創、禾賽和華為多線布局,圖達通走的是混合固態技術路線,大疆主要采用自己改進的掃描方式。
Yole預計,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18億美元增至2026年的5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1%。就細分市場來看,雖然當下用于ADAS的激光雷達在整體市場所占比例不多(1.5%),但是預計2026年將達到41%。換而言之,5年后ADAS領域應用的激光雷達將占據大的細分市場。
2026年,上述機構預計ADAS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3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11%。自動駕駛細分市場預計在2026年達到5.75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3%。
量產元年,未來已來?
毋庸置疑,激光雷達的量產進展是影響這一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國內外車企紛紛加速量產落地進程。9月15日,小鵬P5正式上市,這款車自首發亮相就已收獲頗多關注,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坐擁全球首款搭載激光雷達量產家轎這個頭銜。
除了小鵬P5,蔚來ET7、極狐阿爾法S、智已L7基本都宣布將搭載激光雷達技術,并于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交付。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多家車企都稱自己是首個搭載量產激光雷達的企業,但是最早實現交付的是小鵬P5。
不僅僅是自主品牌外,國際傳統巨頭也于去年陸續宣布將在量產新車上搭載激光雷達,比如本田和日產。需要一并提及的是,在此之前宣布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車型主要是豪華品牌旗艦車型,例如奧迪A8。
熱鬧背后,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激光雷達量產元年已來?在此前的中國藍皮書論壇上,多家激光雷達廠商就“量產元年”這一議題展開討論。圖達通CEO鮑君威持有的觀點是,如果拿激光雷達是否有用,是否有足夠多的車廠用激光雷達來定義“元年”的話,元年應該是在2022年。“我們清楚地看到,明年大約有5-10款車型會上激光雷達。”
對于2022年這個時間節點,速騰聚創聯合創始人邱純潮、亮道智能CEO劇學銘大體贊同。在此之中,邱純潮認為,自動駕駛元年和激光雷達元年是捆綁在一起的,僅速騰聚創來看2021年就有三個項目要正式SOP,明年9月份也有幾款車要實現前裝量產裝車。
不過,禾賽科技CEO李一帆則認為,現在談這個問題有點早。在他看來,明年激光雷達在數量上會有一個大跨越,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是一個供應商,更關心的是產品給主機廠、終端用戶創造了多少價值。最終回歸到的是一個體驗問題,也就是值不值,消費者會不會為此買單?我對這個答案是比較猶豫的。我覺得只有有了真實體驗,才會真的上量,之后再討論是不是元年可能會更有價值。”
行業洗牌,或于5年后見分曉
拋開量產元年不談,激光雷達的技術路線之爭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當下市場而言,相較機械式激光雷達,固態式、半固態式激光雷達在量產可行性方面更具優勢,在現階段更能展示風向標。但是,依然很難說具體哪個路線會成為行業的未來。
日前在艾邁斯歐司朗的媒體交流會上,其高級總監冷劍青就車載激光雷達的發展趨勢給出自己的思考:短期內固態激光雷達是一個趨勢。但是在固態能夠在成本和性能上全面取代之前,市場可能還會處于一個百家爭鳴的狀態。
上文提及的幾位廠商高層普遍認為,現在講哪種技術路徑更有優勢還為時過早,短時間內幾種技術路徑還是會并行發展。
而實際上,無論是主機廠還是消費者,恐怕十分關注的不是技術路線,而是產品價格和適用性。冷劍青指出,現階段激光雷達的成本對于客戶和供應鏈而言都具有一定壓力。“如果真的想把價格降到消費者可以普遍接受的階段,產業鏈需要密切合作,不是一兩個廠商單方面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他強調,未來幾年內激光雷達的價格會有所降低,而且這個趨勢已經有跡可循。
綜上,激光雷達市場尚顯年輕,呈現百家爭鳴的態勢。但是,隨著市場成熟度得到提升,份額會逐漸向頭部企業聚攏。和汽車行業、消費電子行業一樣,那些能夠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的企業才能繼續存在。Ouster首席執行官Angus Pacala此前預測,未來五年只有三到五家激光雷達公司能存活。Cruise首席技術官Kyle Vogt更早放話,激光雷達行業將出現整合/崩盤,特別是那些已經上市或計劃通過與空白支票公司交易上市的公司。
過去幾年,業界不乏收購和被收購的故事。2016年,大陸集團收購了激光雷達公司Advanced Scientific Concepts(ASC)的高清3D閃存激光雷達業務。2019年,美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收購Blackmore,后者是調頻(FM)激光雷達的擁躉,該激光雷達技術利用多普勒效益可同時測量距離和速度,消除干擾效應(天氣或其他激光雷達系統),并且比傳統激光雷達探測范圍更大。今年3月,Aurora宣布收購激光雷達初創公司Ours Technology,后者在集成硅光子學方面的技術能力或將大幅度降低Aurora新一代激光雷達FirstLight的系統成本。
未來幾年,收購的故事可能會在激光雷達行業更頻繁地上演。頭部玩家不僅更早量產、獲得客戶訂單,而且能更快盈利、實現可持續發展。鑒于資本的集聚效應,行業領頭羊或將獲得更多優質資源、占據有利生態位,逐步形成馬太效應。而對于新入局者和潛在入局者而言,如果不能及時滿足市場的需求,則會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
(原標題:法雷奧市占率最高,速騰聚創排第二,ADAS激光雷達將迎更大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