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的不斷加劇,汽車保有量的急速增長,如今正讓我國交通發展面臨困境。一方面,道路擁堵、事故多發、停車困難等問題的層出不窮,正嚴重影響人們出行安全和體驗;另一方面,各種交通問題的出現也給商貿貨運、城市經濟與環境生態帶來破壞。在此背景下,推動交通高質量發展刻不容緩。
那么,如何推動交通高質量發展呢?根據《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以及《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引入智能新技術,促進交通發展邁上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新臺階,無疑是實現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而這其中,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應用更是尤為關鍵。
人工智能賦能交通管理
對于交通管理來說,人工智能是協助者。
現有各種交通問題的解決,必須依賴于交通管理。傳統交管以“交警+設備”的形式,雖然在治理上能取得一定成效,但隨著如今人口紅利的衰退,人力成本的大漲,這樣“以人為主,以物為輔”的管理方式逐漸落伍。而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恰能改變這種形式,從交通秩序管控與行為管控兩方面帶來轉型。
在交通秩序管控方面,人工智能貫徹疏導思想,利用大數據分析道路交通狀態,借助算法對道路運行效率進行實時監測,并結合紅綠燈等信號控制優化配時、交通誘導,進而使得通行效率大大提高。目前,阿里云“城市大腦”、滴滴“智慧信號燈”、海信網絡“交管云腦”都是該方面應用的常見者。
而在交通行為管控方面,AI則通過與各種前端采集設備相結合,展示自身獨特功效。較為常見的是AI攝像頭,其所具有的人臉識別、深度學習等功能,對于不文明交通行為的抓拍、交通人員的行為監測來說,不僅更加清晰、明了,還帶有預測性和前瞻性,使得交通管控變得更加簡單、智能和優化。
人工智能保障交通出行
對于交通出行來說,人工智能是護衛者。
人們的出行要求有兩點:安全和便捷。近年來,為促進交通出行的更便捷,雖然互聯網加持的網約車等新出行方式越來越多,但由此誕生的安全性卻也引發人們擔憂。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帶來的智慧出行不僅加速了出行的便捷性,同時也帶來了更多安全性的保護。人工智能讓出行體驗大幅提升。
所謂智慧出行,簡單來說是利用人工智能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相融合,形成具有“線上資源合理分配,線下高效優質運行”的新業態、新模式。并利用衛星定位、移動通訊、高性能計算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實現城市、道路的實時感知與導航,賦予人們便捷安全出行體驗。
包括阿里“ET城市大腦”、百度/騰訊等旗下的地圖導航服務,都是人工智能實現智慧出行的重要案例。前者利用“大數據+地圖”獲取用戶出行數據,打通云端與用戶端的數據交互,進而打通城市交通的“任督二脈”。后者則基于各自的AI和云計算技術,覆蓋自主出行、共享出行、公共出行三大場景,支撐起智慧出行的全新發展。
人工智能解困交通停車
對于交通停車來說,人工智能是破局者。
現實中,大部分司機的駕駛時間主要浪費在兩方面,一是交通擁堵,二是停車位尋找。停車難,幾乎與交通擁堵一樣,早已成為困惱人們出行的重要問題之一。而如果稍加留意,便會發現近年來以北上廣為代表的城市已經陸續推出了無感支付停車場或自動停車系統,這恰恰是人工智能在停車領域掀起的一場革命。
相比于傳統人力尋找車位再手動停車,人工智能可以第一時間便為駕駛員找到空停車位,再結合AGV等機器人裝備,實現自動停車不再是夢。同時在取車和結算方面,無感支付形式也讓車主無需再像從前一樣麻煩,車輛由機器人運來后可直接開走,通過出口時便能自動支付結算,使用起來十分簡單、便捷。
據了解,目前在各大商場、機場等車流量較大的場景中,人工智能已經廣泛落地。而在此前正式運營的大興機場停車場中,也采用了智慧停車的新模式。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成熟,智慧停車有望全面普及,成為解決城市交通治理的一大有效途徑。人工智能也將進一步加速交通高質量發展破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