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發射升空。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的一顆科研衛星,生態環境部為該衛星牽頭用戶,衛星和運載火箭系統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總研制。
該衛星將在國際上實現CO2的主動激光探測和大氣細顆粒物的主被動結合探測,能夠對氣態污染物、云和氣溶膠以及水生態、自然生態等環境要素進行大范圍、全天時綜合監測,同時可支撐開展氣象、農業農村等行業的遙感監測應用工作。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運行于705km的太陽同步軌道,星上搭載了大氣探測激光雷達、高精度偏振掃描儀、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及寬幅成像光譜儀等5臺有效載荷,整星重量約2.8噸,設計壽命8年。其中,大氣探測激光雷達在國際上采用雙體制激光技術探測氣溶膠和CO2,通過主動方式對大氣CO2柱總量進行精細化探測,獲取大范圍、高精度的CO2濃度變化信息和氣溶膠散射系數廓線、消光系數廓線、光學厚度、邊界層高度等垂直分布信息,彌補以往被動觀測的不足。高精度偏振掃描儀與多角度偏振成像儀聯合觀測可獲取云和氣溶膠多個角度的偏振信息,用于反演全球大氣氣溶膠和云的時空分布信息,觀測幅寬大于1800km,此外,還可通過與大氣探測激光雷達載荷的協同觀測與應用,實現近地表細顆粒物的定量探測。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探測儀可獲取O3、NO2和SO2等氣態污染物濃度信息,幅寬大于2300km,具備每天一次的全球覆蓋能力。寬幅成像光譜儀可獲取光譜范圍從可見光至長波紅外(0.415-12μm)的陸表和大氣多光譜信息,觀測幅寬大于2300km,空間分辨率最高可達75m。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的CO2和大氣污染物遙感監測能力。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實現全球范圍CO2的主動激光高精度、全天時探測,探測精度達到優異水平,可為CO2分布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精準的遙感數據支撐;在大氣環境遙感監測方面,具備對全球細顆粒物(PM2.5)、氣態污染物、云和氣溶膠的定量化遙感監測以及對工業排放、生物質燃燒等大氣污染源的大范圍、高動態遙感監測能力,可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和空氣質量預報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在水環境遙感監測方面,可實現內陸大型水體水華、水質、水生植被以及近海海域赤潮、溢油、水質等的定量化遙感監測;在自然生態遙感監測方面,可實現生態系統關鍵參數的定量化遙感反演,為全國和區域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與評估等業務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的成功發射,將為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供重要數據支撐。“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還將牽頭組織研制發射高精度溫室氣體綜合探測衛星,與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組網觀測,進一步提升全球主要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遙感監測能力,為支撐國家“雙碳”戰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遙感監測數據支撐。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