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威海市把加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作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突破口,圍繞破解企業“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從政策支持、產業生態、標桿示范三方面入手,構建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務的推進體系,全力推動“智改數轉”提速擴面。近三年,共認定國家、省、市級智能制造示范項目135個,藍海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國家級“雙跨”平臺(全省4個),“食品·山東榮成”基地海洋食品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互聯網試點(全省4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活躍度位居全省第三,入圍全國數字城市百強榜(第24位)。
01
構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體系
讓企業有更多底氣實施轉型
統籌整合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資源,向重點企業、優質項目傾斜,有效解決了企業實施“智改數轉”的后顧之憂。
一是以更給力的資金扶持撬動項目實施。三年來,整合國家、省、市三級專項資金2億多元,重點用于相關技改項目、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認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等,企業智能化改造設備補助比例提高至10%。同時,抓住“智改數轉”項目投資規模大、發展前景好的特點,推動220個項目入選省技改導向目錄,獲得金融機構專項貸款支持近5億元。
二是以更緊密的校企對接提供智力支持。組建智能制造產業聯盟,整合工信部產促中心山東分中心以及哈工大(威海)、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等高校資源,常態化組織產學研對接。比如,迪尚集團與哈工大姚玉峰教授合作,成功打造服裝全產業鏈數字化平臺,滿足了工裝、職業裝等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需要。推動威海職業學院、藍海工業互聯網平臺合作成立藍海工業互聯網學院,組建首席信息官數據官聯盟,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專題培訓16期,為企業培訓技術人員上千人。
三是以更精準的定制服務破解技術瓶頸。梳理匯總企業“智改數轉”需求清單,按行業分類制定改造方案。對系統整合程度深、個性化程度較高的企業,組織華為、浪潮等集成服務商上門問診,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改造方案200多套。對行業共性問題,舉辦威海國際英才創新創業大會、中國海洋電子信息與智能裝備發展大會等高端人才技術交流會議,以“揭榜掛帥”的方式面向全國征集解決方案。僅海洋產業,已發布49項關鍵技術需求榜單、總榜額1.64億元,魷魚加工、海帶采收、魚竿纏帶等都實現了自動化替代。
02
打造集成化的產業生態體系
讓企業有充足空間拓展應用
實施“千兆威海”“節點威海”“數據威海”三大工程,建成全省首個工業互聯網國家標識解析綜合型二級節點,在此基礎上,立足產業特點、現實需求,構建了“1+10+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為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夯實了基礎。
“1”就是1個綜合性平臺。整合工信部威海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研究中心部屬單位的技術資源,山大(威海)、哈工大(威海)等駐威高校的創新優勢,聚力打造藍海工業互聯網平臺,從設備上云、業務上云到集采集售、質量智能檢測等方面,一攬子提供數字化轉型賦能解決方案,目前服務已覆蓋22個行業、9大領域,連接工業設備65萬多臺。
“10”就是10個行業級平臺。圍繞醫療健康、紡織服裝等10條優勢產業鏈,引導“鏈主”企業或專業園區打造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以此帶動行業內企業加快轉型步伐。比如,榮成市依托海洋食品國家級新型產業化工業化示范基地,創新“工業互聯網平臺+基地”“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發展模式,帶動107家海洋食品生產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形成了基于視覺檢測技術的食品計數包裝一體化解決方案等5個可復制可推廣的場景化應用解決方案。
“N”就是N個企業級應用場景。對暫不具備能力建設行業級平臺的骨干企業,支持結合自身發展所需,探索多樣化的數字化應用場景。比如,天力電源通過搭建離散型智能制造數字化運營平臺,實現生產設備的數據化共享集成、內部制造的全鏈條數據互通,企業管理效率提升50%,運營成本降低30%,生產效率提高35%,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9.8%。
03
培育多層次的標桿示范體系
讓企業有成熟經驗跟著學習
實施智能制造示范提升工程,對先行先試、成效較好的企業,總結提煉、大力推廣可學可用的經驗案例,實現產業鏈有標桿、分行業有示范、細分場景有樣板,進一步提高“智改數轉”推廣效率。
探索形成了四種模式:
一是產品賦能模式。通過數字技術賦能讓產品有了新功能,以此拓展“制造+服務”“產品+服務”“銷售+服務”新模式,推動制造業務向價值鏈“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比如,浦林成山在輪胎中植入RFID超高頻芯片,將輪胎行駛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使用環境等信息上傳到輪胎云智能管理平臺,借助大數據分析,引導經銷商布局輪胎快修服務網點。
二是產線提升模式。通過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智能制造平臺,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數據互聯互通、智能驅動,生產過程實現了少人化甚至是無人化。比如,寶威新材料打造了全行業首個“黑燈工廠”,實現自動排產、質量實時檢測、設備動態檢測、生產自動控制等,預浸布生產成本下降了30%,生產效率提高了50%。
三是產鏈整合模式。依托工業互聯網,以更好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為導向,系統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發展定制設計、用戶參與設計、交互設計,進一步提升柔性生產能力,有效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力。比如,康派斯依托海爾卡奧斯平臺,打造了房車家園房車專用零部件公共服務平臺,通過體驗互動、在線設計等方式,用戶可全程參與房車制造,房車訂單量增加了50%,康派斯入選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名單。
四是平臺服務模式。發揮行業龍頭企業資源優勢,打造面向全產業鏈的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由原來的供需關系升級為基于網絡的協同關系,實現“足不出戶、全球運營”。比如,迪尚集團牽頭打造的尚織紡織服裝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已進駐全球3000多家面輔料供應商,為400多個品牌提供設計研發服務,帶動近百家企業將設計管理環節向云端遷移,形成了覆蓋全球的紡織服裝線上供應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