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中國內地共有縣域(包含縣城、鄉鎮等)1866個,占全國國土面積的90%左右;縣域人口約9.3億,占中國大陸人口和GDP比重分別為52.5%和38.3%。
不難發現,縣域人口的數量與GDP產出已出現失衡。同時,在物聯網行業,相關的技術或產品也都多應用于一二線城市,少有投入縣域。
據了解,我國三線以下城市、縣鎮與農村地區市場,被稱作下沉市場。在過去幾年,不少安防類龍頭企業開始發展下沉戰略,另一方面,相關政策的標簽也從智慧城市逐漸拓展到數字鄉村。
時至今日,隨著物聯網平臺類產品逐漸崛起,下沉市場也正被不斷開發,中小型城市的數字化轉型、居民的消費等級提升均已被提上日程。換句話說,90%的國土面積和9.3億人口的大型市場正在被挖掘。
雖然聽起來誘人,但這條路并不好走。接下來,本文就對下沉市場進行簡單介紹,并以辯證的眼光看待下沉市場的現狀,分析企業做下沉市場的痛點與難點。
下沉市場,是什么在下沉?
目前下沉市場已能通過劃分區域準確定義,但從物聯網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下沉并非只是消費級產品的購買者不同。要理解真正在下沉的環節,還需先理清物聯網產品的產業鏈結構。
一直以來,物聯網產品的產業鏈上中下游都如下圖所示。
看起來清晰明了,也方便理解,但隨著資源整合的需要、云計算的發展以及智能設備數據的運營要求提高,物聯網平臺類產品逐漸崛起,產業鏈中下游的結構發生了一定變化。
如圖,過去的經銷商+系統集成商融合成了平臺。在經年累月的發展下,平臺類產品也生成了獨特的XaaS類業務。
平臺的出現,對于設備商、方案提供商而言極其友好,因為它就如同一個外包公司,設備/方案商只需要將產品或方案交出去,就無須擔心怎么賣,售后服務的需求也有平臺統計相關信息和數據。
OK,了解完產業鏈結構,回到下沉市場的主題。對于過去的產業鏈而言,下沉市場需要下沉的無非是銷售渠道,在第一張圖中,經銷/代理商改變即可,或者稍有規模的公司多設立一個辦事處/分公司即可。
但在平臺普及并且產業鏈變更后,下沉便不再如過去那樣簡單。
因為平臺內部的業務內容環環相扣,加之下游客戶的變換,導致了下沉的便不再只是銷售渠道,還有服務對象及內容。
由此可以理解為,下沉市場真正在下沉的是一套體系。
目前做下沉市場且具有代表性物聯網平臺商有3家:海康、大華、宇視。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三家企業做下沉的方式并非自己尋求銷售渠道,而是通過整合當地的經銷商或代理商,做通銷售渠道,并有針對性輸送給中小企業,保證其產品能產能銷。這也即是各家的SMB(中小企業)業務。
雖然這個辦法很聰明,并且聽起來容易,但其實平臺商并不好做,光是海康、大華這樣的巨頭,從最初建立下沉渠道到如今基本覆蓋到地市,也用了不下10年的時間,而如今體量較小的平臺更是望而卻步。
這也不禁讓人好奇,做下沉市場到底有什么樣的難點?會對物聯網平臺商如此不友好?
沉下去,要自己足夠“重”
上文提到,下沉市場主要下沉的是銷售渠道和服務內容。
其中,對于銷售渠道的下沉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等資源,再加上物聯網場景的嚴重碎片化,探索、挖掘市場并做通一條渠道非常困難。最關鍵的是,雖然海康、大華的整合經銷商業務聽起來容易,但地方的經銷商主要任務不是開發渠道,而是壓貨、出貨、倒貨并做價,或者靠手頭的渠道資源找項目生存,經銷商們缺乏動力主動開發更深層的銷售網絡。
這也導致了體量較小也即不夠“重”的平臺商做不了下沉市場。
再說做下沉市場的第二難點——服務。就算平臺商做通了銷售渠道,鋪開銷售網絡,但物聯網場景的碎片化也會導致下游客戶極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會造成設備/方案商、平臺商的服務內容發生巨大變化。
雖然XaaS類業務利用“管-端-云”打通了一切壁壘,但其根本還是服務,而服務類業務就必然要面對長尾效應。簡單來說,不同類型或同類型下不同型號產品的運維/保修又成了大問題,因為設備/方案商很難給到下沉市場客戶及時的反饋。
不過平臺利用了類似做渠道的資源整合模式,通過招納深入地方的工程商,用互聯網派單模式,跑完了運維/保修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但這又導致了另一個問題,即管理問題,一方面難以管理當地的運維人員技術程度,另一方面難以保證工程商對平臺的忠誠度。
另外,也有不通過平臺商試圖利用傳統產業鏈做下沉市場的設備/方案商。但難度太高,各方利益點無法平衡,導致體量小的企業根本不會去接觸。
雖然在物聯網產業鏈中,無論平臺商還是設備/方案商做下沉市場都難上加難,但無法否認的是,下沉市場的規模的確足夠龐大。
縣城物聯網,不是活水也是淡水
根據相關報道,我國有50%縣級城市已開展智慧城市試點。而根據IDC數據,2020年我國三線以下城市在智慧城市方向的投資額為1038億元人民幣,占該領域整體投資比例的58.5%。
縣城作為智慧城市與數字鄉村的過渡節點,其物聯網產業的下沉目前有三個方面比較成功:
G端的政務智能化,包括但不限于政務一網通、智慧消防、智慧停車、智慧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基建設施智能化。用智能水電氣熱儀表替代傳統手抄表,在城市橋梁、管廊部署智能監控、感知等硬件,推出“云-管-端”集成的物聯網解決方案。2022年第一季度,城市安全和雪亮工程感知網領域的政府招標項目占比31%,成為近兩年智慧城市重點建設項目。
交通、安防智能化。主要針對智慧鄉村、智慧社區、智慧公安的應用,通過“云+管+端”結合視頻傳感、人臉識別(FACE+)、GIS地理信息平臺、SPARK大數據等技術。
另外,當下沉市場的經濟被盤活后,也有如下的發展趨勢:
可持續發展。對中小城市而言,環境和低碳領域數字化轉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尤其是資源型和制造型產業主導城市。涉及到環境監測、工業設備智能化、數據融通、能源管理集成化等解決方案。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IoT產業。《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明確堅持“一縣一策”的方針,根據區位特點發展數字經濟,如農林漁牧產業物聯網賦能、工業能源物聯網升級、文旅資源物聯網化、電商零售倉儲物流集轉等特色產業。
綜上所述,目前的下沉市場不是一股活水,難以發展生態,但它是一汪淡水,從待開發資源的角度來說,在可用性上仍有優勢。
除了政策引導的G端市場,目前C端市場也存在下沉跡象,包括共享經濟如共享單車/充電寶的下沉,近年來更多的智能門鎖、影音設備等產品也在下沉。B端市場中,物聯網技術也隨著中端酒店、精裝房市場在下沉。
不過在發展初期,從智慧城市走向數字鄉村,下沉市場短期內還熱不起來。
原標題:物聯網在縣城還玩得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