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媒體 TechCrunch 報道,OpenAI近期找到了微軟之外的一些新金主。
新金主包括老虎環球、紅杉資本、A16Z 和 Founders Fund 等多家頭部風險投資機構合力買入了 OpenAI 價值 3 億美元的新股,使得 OpenAI 的新晉估值達到了 270 億至 290 億美元。
外部投資者總共持有 OpenAI 超過 30% 的股份。本輪融資與微軟早前的 100 億美元融資沒有關聯。
OpenAI 成創投圈新貴
目前全球風險投資市場仍在低谷中艱難爬起。Crunchbase 數據顯示,在2023年一季度,全球風險基金總計僅向初創企業投資了 760 億美元,不及去年同期1620 億美元的一半。
生成式 AI 領域的早期優秀初創大批量涌現,也讓悲觀的投資者有了出手的理由。OpenAI 便被視為不錯的機會,今年前兩個季度全球風投市場的最大消息都出自 OpenAI。
根據 TechCrunch 的報道,老虎環球、紅杉資本、A16Z、Thrive、K2 全球和 Founders Fund 等多家頭部風險投資機構合力買入了 OpenAI 價值 3 億美元的新股,使得 OpenAI 的新晉估值達到了 270 億至 290 億美元。外部投資者現在共擁有 OpenAI 30% 以上的股份。
根據 PitchBook 的數據來看,OpenAI 在 2021 年提出了股票收購要約,當時公司估值為 140 億美元。紅杉、A16Z 和老虎環球這三家 VC 是 OpenAI 的早期投資者,而 Founders Fund、K2 全球、Ozi Amanat 和 Thrive 都是 OpenAI 的新投資者。其中,K2 Global 是一家只有一個合伙人的公司;硅谷知名投資人彼得·泰爾的 Founders Fund 基金這次是首次向 OpenAI 進行投資。
本輪融資的條款清單已經簽署,資金已經劃出,即將到來的是來自 OpenAI 的會簽。
本次 OpenAI 再次獲得融資,充分說明資本對于生成式 AI 的看好,同時可以預想的是 OpenAI 也將因此更快地推出新功能或新應用。
本次融資和微軟投資無關
本次 VC 的投資與今年早些時候微軟對 OpenAI 的 100 億美元投資并不相干,微軟的投資在 1 月已經結束。
從 2019 年開始,微軟與 OpenAI 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向 OpenAI 進行了三次投資,綜合各方信息,微軟共計向 OpenAI 投入了 130 億美元,是 OpenAI 最大的有限合伙人。
微軟與新投資者不同的是,新投資者只在資金上提供支持,而微軟作為科技巨頭一直在尋求戰略合作,將 OpenAI 的技術整合到其業務的各個方面。
OpenAI 在一眾投資者中對微軟“分外偏愛”,不僅僅因為微軟敞開的錢包,還為了微軟強大的云服務器,目前全球沒有幾家公司可以滿足 OpenAI 對算力、數據的變態大胃口,微軟云服務器可以運行大量的工作負載,對 OpenAI 的研究、產品和開發者編程接口的獨家計算能力進行有效供應。
總之,新融資方在各方面都撼動不了微軟在 OpenAI 的“姻親”地位,微軟與 OpenAI 結成的合作方式將會讓兩方深度綁定許久。
OpenAI 的股權設計“不簡單”
OpenAI 成立以來歷數七年的融資歷程,它選擇了一種非常新穎的股權投資設計方式,OpenAI 獨特的股權結構也讓現有的“擊鼓傳花”“接盤俠式”的股權結構黯然失色。
FT中文網曾對 OpenAI 的融資條款做了詳細解讀,將 OpenAI 的利潤分配劃分為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將優先保證創始人、合伙人和個人投資者(諸如埃隆·馬斯克、彼得·泰爾)連本帶利收回資本。創始人投資者回報上限為100倍,超額部分反哺 OpenAI Inc.公司。
- 第二階段,第一梯隊合伙投資人收回本金后,優先微軟。微軟將有權獲得 OpenAI 75%的利潤,直至收回其130億美元投資。微軟回報上限約為5-10倍,超額部分反哺 OpenAI Inc.公司。
- 第三階段,利潤回報涉及“普通投資者、有限合伙企業”。在 OpenAI 的利潤達到 920 億美元后,微軟利潤分配比例將下降到 49%,剩余利潤由其他風險投資者和 OpenAI 的員工作為有限合伙人分享。其他投資者回報上限約為20倍,超額部分亦反哺 OpenAI。
- 第四階段,在OpenAI LP累計利潤達到1500億美元后,所有 LP 投資者悉數退場,將無償轉讓所有的股權給 OpenAI Inc. ,最終 OpenAI Inc.將 100% 持有 OpenAI LP的股權。此過程中沒有上市預期。
簡單來說,OpenAI 在不能盈利前,微軟將一直為其買單;隨著 OpenAI 逐步盈利,微軟將持續下調控制權;在 OpenAI 將 1500 億美金的利潤出清給微軟和所有外部投資者,將完全甩開微軟,拿回公司控制權。
不過,根據 OpenAI 此前預測 2023 年的年收入或為 2 億美元,2024 年的年收入將達到 10 億美元,其競爭對手巨頭谷歌去年總利潤才為 600 億美元,強大的蘋果每年凈收入才接近 1000 億美元,OpenAI 要實現 1500 億的利潤目標其實是非常艱難的。假設 OpenAI 能夠在 2024 年實現盈利,并且取得 35% 的超高凈利潤率,那它也只能獲得 3.5 億美元的凈收入。這意味著,微軟仍將于未來十年都擁有 OpenAI 的主要控制權。
為回報設置上限的想法源于OpenAI的非營利性起源,該種交易結構意味著 OpenAI 的投資者認為該公司可能永遠不會上市,需要通過獲取部分未來現金流來收回投資。2022年12月,Altman 接受采訪時也表示“ OpenAI LP并沒有被收購或上市計劃,而投資者需要退出則只能通過轉股等方式。允許早期投資者和員工以290億美元的估值出售股票。”
各方投資者之間在進行“擊鼓傳花,接盤俠式的套利”,實現真正的“收益共享,風險共擔”。
OpenAI 投資倒手,擴容生態圈
OpenAI 正在拿著融資來的錢,轉頭做起投資大佬,幫助其他 AI 初創公司大展拳腳。此目的正是“借力投資網,擴容生態圈”。
根據真格基金投資團隊梳理, OpenAI 已經投資了 12 家AI 初創公司。包括芯片制造公司Atomic Semi、代碼編輯器公司Cursor、設計工具公司Diagram等等。
從現有的投資情況來看,獲資機構其合伙人或核心團隊多為“知名大佬”“技術大牛”“小天才”“高產的內容創作者”等人物構成。OpenAI 雖然是在“投應用”,但更偏好那些那些已經在細分領域具備較為成熟的AI產品——擁有相當的人工智能技術與工程化能力的團隊,GPT更多是強化原有技術路線。
Open AI 投資緣起不難理解,一方面在 AI 內容生成賽道,OpenAI 正面臨越來越多有競爭力的對手,迫切需要盟友集群。包括大火的開源 AI 文本轉圖像模型Stable Diffusion、擁有類似于 ChatGPT 的聊天
機器人的美國 AI 創企 Anthropic、以色列初創公司 AI21 Labs、加拿大自然語言處理平臺 Cohere 等,或將在不久后對OpenAI 產生威脅。
另一方面,Open AI 為 GPT 尋找的應用場景不僅僅在開發者和 C 端收費用戶層面,它想通過少數股權投資的杠桿作用,尋找量大面廣的下游應用。在 OpenAI 看來,強大的 AI 系統將具備“大爆發”式的催化效應,將催生新產品、服務和應用的大規模崛起,
OpenAI 大舉投資創企,以及給他們提供授權和技術優惠的做法,可能會促使更多初創企業使用OpenAI的大型語言模型,從而增強 OpenAI 的商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