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3年7月19日)消息,繼國產航母和國產液化天然氣(LNG)船成功下水之后,我國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6月初從上海順利出塢,已于7月17日解纜離開碼頭,開始首次試航。
據了解,該艘大型郵輪由于結構的特殊性、系統的多樣性、工藝的復雜性、設計建造的艱巨性、供應鏈協同的全球性,長期以來僅有歐洲少數幾家船廠壟斷了它的建造。
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和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部署“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可見建設海洋強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是海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環,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發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正朝著智能化、綠色化、無人化的方向發展。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項指標的國際市場份額均保持世界第一,我國造船業國際市場份額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國造船業發展勢頭依然強勁,2023年1-6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9.6%、72.6%和53.2%,均位居世界第一。
7月14日,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融合發展大會在江蘇省鎮江市舉辦。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出席大會并表示,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是高技術戰略性產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基礎,也是建設制造強國、海洋強國、交通強國的有力支撐。
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鏈主要是從原材料到產品應用的一系列復雜的過程,涉及船舶設計、船舶制造、船舶運營和船舶拆解等多個環節。
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所需的原材料包括鋼鐵、鋁、復合材料等,這些原材料需要通過采礦、冶煉、加工等工藝制成。船舶設計會涉及到船舶的結構、流體力學、船舶動力系統、船舶電子設備等方面的研究與設計。船舶制造主要包括船舶的建造和船舶設備的安裝,在船舶制造過程中,需要用到各種機械設備、焊接設備、起重設備等。而船舶拆解則涉及到船舶的切割、解體、廢棄物處理等方面,隨著近年來環保政策的逐步落實,對拆解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處理有了更高的要求。
總而言之, 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需要各環節之間的協同合作。同時,通過應用智能感知、智能決策和智能控制等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將實現更加高效、安全、環保地運行。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