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國資國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發展的“含金量”和“含綠量”不斷提升。
江西省國資委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牢守生態紅線,要求企業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日常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精心規劃,抓好落實,有力推進了企業環境保護和生態發展各項工作。
江銅集團: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礦在綠中、路在林中、花在叢中、人在畫中”是江銅集團德興銅礦給人的第一印象。
近五年來,德興銅礦對可復墾地進行了生態深度修復。同時,引入社會資本,將排土場的1286畝地打造成生態公共產品。如今,礦區各類喬木、灌木、花卉、藤本及草本植物自由生長,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植被覆蓋度達95%以上,已形成自然調節能力極強的區域生態系統。
作為德興銅礦骨干工廠的貴溪冶煉廠堅持綠色冶煉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數字+生態”的新方法和新路徑,打造了綠色冶煉新樣板。貴溪冶煉廠基于智能工廠信息系統,建立廢水、廢氣、環境空氣、廠界噪聲等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統計跟蹤環境影響變化情況;搭建COD等主要污染物的在線監控畫面,核查、分析COD排放情況,實現環保預警功能;通過利用PI系統開發的環保管控一體化平臺,實現環保指標即時可控,以數字化應用助力工廠綠色發展。
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灑下,猶如一片金色的霧氣,給礦山籠罩上了溫暖的色彩;紅花點綴在綠意之中,互相輝映,宛如一幅絢爛的畫卷。這一片“生動”的綠意,是永平銅礦長效保護機制下的成果,采用“原位基質改良+直接植被”的技術手段,實現西部、東部、南部停用排土場生態修復面積138.45萬平方米,呈現出以木本植物為主的喬灌草立體防護結構,放眼望去,一片青綠,固碳效果明顯。
近年來,銀山礦業大力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持續推進環境治理工作穩步向前,通過實施降低坡度、土壤中和、新栽樹苗花籽、鋪設草皮、播撒營養液和有機肥等一系列的生態恢復治理措施后,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形成一套可以自然演替的生態系統。
“環保先行!”銀珠山礦業在礦山建設時始終踐行著這句話。已建設完成正在使用污水處理站四周生態復綠草皮面積約3000平方米;分洪明渠邊的邊坡完成生態復綠的草皮面積約10000多平方米;磨礦車間等地方的5個邊坡完成生態復綠草皮面積約14000平方米......銀珠山礦業通過生態治理工程改變了昔日“日曬石頭露、風起粉塵飛”的面貌,見到了實實在在的“綠色”成效。
長江岸邊,在翠葉紅花的映襯下,鉛鋅公司這座國家級綠色工廠正在蓬勃成長。2020年以來,鉛鋅公司緊跟國家“雙碳”戰略規劃和最新環保法律法規,持續推動源頭減碳、科技降碳和綠色固碳,先后實施降低鋅電積直流電單耗技術攻關、銀錠全自動精密澆鑄生產線建設、鋅濕法區域環保基礎設施改造、生產區8萬平方米場地擴綠等一批重點項目。
綠色礦山,既要“面子”又要“里子”。金德鉛業七寶山礦山從修復礦山生態環境入手,打造綠色礦山的“面子”,在排土場生態復綠修復、硫精礦堆場周邊環境治理等方面開展治理。為夯實綠色礦山“里子”,七寶山礦山通過球磨機智能
監控系統改造、載流X熒光品位分析系統的推廣應用,大幅提高了礦山智能化水平。
武山銅礦以打造長江沿岸最美礦山為目標,全面實施環保綜合治理工程,狠抓生態修復、環保整治、節能減排等工作;城門山銅礦持續推進舊款鉸卡的升級更新,預計單臺新鉸卡可有效縮減運行油耗100千克萬噸•公里;銅箔公司在實行樓頂光伏發電項目的同時,通過年計劃采購和臨時采購的方式積極消納綠色電力;銅板帶公司先后完成罩式爐加熱罩、氣墊爐表面檢測儀、工業污水回收利用等多個節能降耗改造項目,取得顯著的“綠色”成效;廣州江銅堅持“致力于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保主張,Ф8.0mm銅桿、Ф2.6mm銅線兩類產品被評為“綠色設計產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江銅集團將堅守綠色發展理念,用有力、有為、有效的綠色行動來保護生態環境,打造出一個更加美麗的“綠色江銅”。
江糧集團:將生態綠色貫穿循環產業鏈運行發展始終
江西大成國資集團所屬企業江糧集團堅持將綠色生態貫穿于運行發展始終,推動旗下新干公司全力踐行堅守糧食安全底線,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的使命責任。
綠色種植,生態高效。采取“公司+農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遴選與市場適銷對路的優質水稻品種,依托糧食產業訂單進行推廣種植,聘請農技專家從選種育種到種植收割全程進行服務指導,并積極參與土地流轉,建立綠色高效水稻種植生產示范基地。依托10余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和30余萬畝“糧食訂單”,可為新干公司每年提供20萬噸左右綠色安全、生態營養的優質原糧。
綠色儲糧,品質保障。圍繞綠色、智能儲糧和智能安防,利用“智慧糧庫”和“四化”糧庫倉儲設施項目建設,通過對涉及糧食倉容17.8萬噸的73座儲糧倉房配備使用空調、谷物冷卻機以及安裝環流熏蒸等設備設施,對涉及6萬余噸的12座儲糧倉房進行氮氣熏蒸改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糧食全年都處于低溫或準低溫存儲狀態,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儲存環節對糧食的污染,保持了糧食原有新鮮度,降低了儲糧數量損耗,實現在儲糧中化學藥劑的“零排放”,儲糧保管更加綠色環保。
綠色加工,安全環保。新干公司利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加工工藝,將原糧出庫輸送、清理篩選、分級加工、副產品處理到產品包裝出庫,進行全程封閉運行和自動化操作、控制及管理,有效保證了大米加工產品食品清潔、生態、安全、營養、環保。同時,將通過精深加工后的每年近5萬噸優質稻殼輸送到電廠進行燃燒發電,實現可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既解決了大米生產后產生的稻殼資源浪費及亂堆放污染環境的問題,又提高了副產品綜合利用及生產附加值,真正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將稻谷“吃干榨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打造了江西省第一家大型糧食加工綜合利用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企業的“國家級綠色工廠”。
江綠集團:小微濕地建設“點亮”美麗鄉村
走進瑞金市武陽鎮國興村,村路旁的小微濕地景觀映入眼簾。微風襲來,陣陣沁人心脾的荷香飄然而至,藍天白云下火紅的睡蓮點綴其中,構成一幅美麗畫卷。
國興村小微濕地示范點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武陽鎮張家村第八組果子園,總建設面積72畝,一期投資金額160萬元。該示范點項目由江西大成國資集團所屬企業江綠集團綠美瑞公司承建,旨在通過濕地生態駁岸改造、植被恢復、水環境重建等技術措施恢復濕地生態特征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打造特色濕地生態種養殖產業示范點。
項目實施以來,綠美瑞公司在不改變濕地基本特征和生態功能的前提下,采取底泥清淤、湖底消殺、構建水下的底棲環境、水生植物種植和養殖濕地魚類等手段,高標準打造小微濕地樣板。同時,積極開展濕地占補平衡指標交易、濕地生態產業化經營、濕地生態品牌創建等創新業務,最大限度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在濕地建設中孕育出新的發展優勢,培育出新的發展動能,讓經濟發展“高質量”和生態環境“高顏值”協同并進。
地產集團:守護青山不負生態 筑牢高水平生態防線
作為耕耘在江西省生態文明建設第一線的一員,江西大成國資集團所屬企業地產集團始終堅定做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探索者和推進者。
治山理水書寫綠色傳奇。在永新縣三灣鄉,通過生態重構和環境系統性改善,實現了從“山體瘡疤”到紅色文旅新景的蛻變,探索出了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市場投入+系統治理+文旅融合的“永新模式”,入選江西省市場化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從2018年開始,地產集團陸續在江西省吉安市、贛州市等地區實施生態修復項目,累計完成修復面積近3000畝。
顯山露水打造全域生態。作為江西省國土整治的龍頭企業,地產集團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堅持全域規劃、綜合整治,整體推進,深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系列項目30年,累計實施建設總規模超過50萬畝耕地,覆蓋江西省50余個縣(市、區),在樂安縣打造了多元化生態立體農業示范基地;在全南縣實施建設了高標準補充耕地示范基地,切實守牢守好糧食安全底線。
綠色發展踐行“雙碳”戰略。地產集團通過與大院大所合作,聯合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牽頭組建了中科生態修復(江西)創新院,持續發力生態產業科技攻關,積極開拓“雙碳”業務,全面拓展了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生物多樣性評價等多個產業方向,邁出了打造專業從事生態文明建設產學研用一體創新型平臺的堅實步伐。
南良荊山糧庫:推進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
江西大成國資集團所屬企業南良荊山糧庫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打造現代化生態綠色糧庫為目標,以“四化”糧庫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推進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著力探索“綠色”路徑,加快儲糧技術綠色升級。南良荊山糧庫始終將生態、綠色理念貫穿到儲糧保管的實際工作中,對倉儲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引入多項綠色儲糧新技術,形成了“氮氣氣調、空調控溫、淺層地能、谷物冷卻”四套儲糧技術組合拳,做到儲糧全年維持在低溫和準低溫的狀態,達到安全、綠色、生態、環保的目標。
堅持維護“生態”糧庫,推進庫區生態環境升級。南良荊山糧庫積極探索綠色、降塵的稻谷入庫除雜方式,已完成江西省內首家糧食清理中心項目建設。入庫糧食通過清理中心統一清理后,由棧橋直接輸送至倉內,產量達100噸/時,具有產量大、凈糧質量穩定、安全環保性能好、減少人工成本、節能增效等諸多優點,有效地解決了困擾基層糧庫糧食清理工作中多年的頑疾。
原標題:向綠而行!看江西國資國企的綠色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