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地方對環境自動監測站采樣環境進行人為干擾,弄虛作假,霧炮車噴淋、撒藥、曝氣等問題頻發,對環境監測數據的“真、準、全”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嚴重影響了環境自動監測站安全穩定運行。
為確保環境自動監測站點正常運行和環境監測數據準確真實,杭州市首創推行全市環境自動監測站“雙責任制+兼職巡查員”制度,旨在通過建立分局(鎮街)、村社兩級巡查責任體系,結合兼職巡查員高頻巡防,共同對所負責環境質量監測站點防范區域進行巡查管理,形成逐級延伸、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共同營造一個不能假、不敢假、不想假的環境生態,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范例夯實基礎。
杭州這一制度創新,關鍵落腳在“人”“機制”“能力”三個方面,在浙江省生態環境系統防范人為干擾會議上得到充分肯定,下一步將在全省復制推廣。
明確“人”:真正把責任傳導到“末梢神經”
“這個制度非常實在,一方面充分調動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能夠將任務細化到具體事、靠實到具體人,杜絕了許多扯皮空間。”建德市大洋鎮練超鎮長表示,“雙責任制”既環境自動監測站所在地的生態環境分局和鎮街對環境自動監測站按要求進行巡查管理,形成巡查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與以往管理圍繞屬地生態環境部門設置而有所不同,這一新模式強化了所在地鎮街的責任。在站點所在地設置“兼職巡查員”,在符合長(常)年居住,有較強的責任心,熟悉周邊環境等條件下,可以優先招募網格員、水庫管理員、河(湖)長、林長、田長等現有人員,他們熟悉當地情況,能夠迅速反應,延伸日常巡查的觸角。
目前,杭州64個國控、省控環境自動站已實現“雙責任制+兼職巡查員”全覆蓋,環境自動站所在地鄉鎮街道全部簽訂責任書并聘用兼職巡查員53名。
健全“機制”:離任不離“人”,既要“交”也要“接”
尤為重要的是,這一制度配套制定了五大工作機制:目標責任和例會機制、公開監督機制、問題發現處置機制、考核和移交機制、信息報送機制,對“新人不理舊賬”問題堅決說“不”,確保了工作的連續性。
其中,頗具特色有:屬地分局和所在地鎮街簽訂環境自動監測站目標管理責任書;設置統一規范的公示標牌,明示環境自動監測站保護要求,公開屬地分局責任人、鎮街責任人、兼職巡查員及其聯系方式等;樹立巡查過程中發現的環境自動站周邊存在異常情形的制止、現場確認、上報處置等流程;責任人和巡查員因工作調動等原因發生變化的書面移交,做到接任接清單、離任交清單等。
這些工作正逐步實現常態化制度化,讓離任者交得清楚、新任者接得明白,將有利于增強環境自動監測站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構建離任不離“人”,既要“交”也要“接”的良好格局。
提升“能力”:小智治”帶動“大自治”,撬動“大效能”
基層治理新格局制度實施后,各地對自動站防護設施升級的態度從“要我干”“要我建”轉變為“我要干”“我要建”,基層細胞的內生動力被點燃了!
“如果僅靠我們的人眼感知,逐幀排查環境質量監測站點選擇性治理或針對性干擾行為行為,不僅耗時費力,而且易造成關鍵信息被遺漏的真痛點。”杭州市生態環境局蕭山分局工作人員提出,“因此,我們從軟硬件著手,筑牢
防火墻,安上千里眼,實現自動站點全天候、全方位安全守護”。
防范設施提質。屬地分局聯合鎮街主動對42個省控以上環境站點增設升級了安防人防硬件,實現硬隔離,主要包括建設柵欄、電子圍欄、門禁視頻,增設防盜窗、警示牌,修復站房樓梯等,從多維度消除人為干擾風險隱患。
智慧軟件提檔。通過增設電子圍欄等智慧化管理設施設備,實現全方位利用視頻AI技術,全天候實時監控防范站點周圍人為干擾行為,對人員闖禁等實現精準捕捉、智能識別,與巡查員日常巡查強強結合,“人防+技防”避免監管的盲區,更大程度的提高了發現問題的能力,大幅提升防人為干擾能力。
普法成效提速。一個月多的時間,已深入鎮街(社區)面向自動站周邊居民、相關治理環保企業開展防范人為干擾法律法規宣講32次,覆蓋600余人次,有效強化了到基層的普法宣傳,提高了相關法律責任、技術標準等的知曉率和認知度。居民紛紛表示,我們堅決對人為干擾行為“零容忍”,我們將共同嚴守監測數據質量“生命線”。此外,該項制度引入“吹哨人”制度和舉報獎勵機制,動員鼓勵社會公眾積極排查和舉報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強化全社會共防共治。
作為國內環境自動監測站“雙責任制+兼職巡查員”制度的首創城市,杭州將通過深度實踐、細化舉措,將“雙責任制+兼職巡查員”制度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打造一批環境自動監測站防人為干擾制度創新的最佳實踐地,為全國環境自動站防范人為干擾提供“杭州模式”“浙江樣板”。
供稿 | 浙江省杭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編輯 | 劉建珍 肖冉冉
原標題:地方擷英 | 這項制度全國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