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國發〔2021〕37號),認真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意見》(魯政發〔2022〕15號),進一步夯實計量基礎,不斷創新計量服務模式,全面提升計量整體能力和水平,結合《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近日,濟南市政府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計量體系和能力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建成滿足全市經濟發展要求的現代先進測量體系,計量科技創新能力、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部分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計量在科技創新、基礎保障、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等領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協同推進計量工作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
其中,新建2個以上省級計量專業技術委員會,完成科研項目15項,主導或參與制(修)訂計量技術規范15項以上。全市新建和升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00項以上,強制檢定項目建標覆蓋率達到90%以上,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滿足社會量值傳遞溯源需求達到95%以上。重點服務200家以上先進制造業企業,引導發展10家以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傳感器、
儀器儀表、高端裝備制造、標準物質生產單位,培育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領軍企業。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培養400家以上誠信計量示范單位。
在深化技術研究,優化計量科技創新生態方面,《實施方案》提出:
加強計量基礎和前沿技術應用研究。圍繞我市現代產業體系重大需求,在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和高端裝備、量子科技等領域開展精密測試技術、方法及設備的研究和應用。強化物聯網計量技術研究,建立數據采集檢測平臺,成立計量數據分析中心,規范計量溯源鏈,防控計量數據風險,發揮計量在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中的作用。圍繞國家“量子度量衡”計劃,跟蹤量子傳感、量子精密測量及嵌入式、芯片級、小型化計量標準等量子計量前沿技術,推動量值傳遞數字化、量子化、扁平化。
突破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測量技術。充分發揮駐濟高校、科研院所、高端人才集聚優勢,鼓勵多機構聯合開展關鍵共性測量技術研究。圍繞集成電路、基礎軟件、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先進材料、新能源、量子等領域,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助推科技和產業發展。圍繞新能源,加強新型量值傳遞溯源方法研究,滿足復雜、極端、實時工況環境和新領域新場景計量測試需求。圍繞智能制造,開展數字化模擬測量、工業物聯、遠程和在線測量、復雜系統綜合計量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圍繞“雙碳”戰略,開展碳計量在線監測技術研究、碳數據不確定度分析研究、碳足跡研究。探索建立計量數字化模型,加強智能化計量檢測技術研究,強化智能檢測等技術方法和計量儀器設備的研究與開發,增強快速檢測能力。推動計量領域科技成果轉化和平臺建設,促進計量新技術、新方法向產業轉移轉化,推進計量供給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
推進計量數字化轉型。加強數字計量技術研究,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先進傳感器等技術,推動計量數據獲取、傳輸、分析、應用,強化計量數據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新能源、健康醫療等領域推動計量數字化轉型,促進跨行業、跨領域計量數據融合、共享與應用。順應數字化轉型需求,全面推廣數字計量證書,提高計量檢測信息化水平。鼓勵技術機構參與國家計量科學數據中心、山東省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建設。開展計量數據溯源途徑和技術方法研究,規范數字量具、信息化計量器具的配備使用,保障數字領域計量量值的單位統一、準確可靠。
強化標準物質研制應用。面向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生物技術、臨床檢驗、材料科學、環境監測、鋼鐵冶金、新能源等領域的新型標準物質研制和應用。鼓勵行業龍頭企業、駐濟高校、技術機構、科研院所加大對標準物質的研發投入力度,支持公益性標準物質推廣應用。發揮省會優勢,依托駐濟國家級和省級計量實驗室的技術優勢,鼓勵標準物質研制生產機構保持對國家一級標準物質的研發主導,引導我市研制生產機構加快先進技術研究和制備設備設施升級,擴展新的標準物質研制領域,提升標準物質量值不確定度、穩定性等技術特性指標,擴大應用范圍和廣度,著力打造行業領軍企業。
在強化應用支撐,服務經濟社會重點領域方面,《行動方案》提出:
服務先進制造業。實施制造業計量能力提升工程,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建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搭建計量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所需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性能評價和應用,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具有前瞻性的計量測試服務。加強計量檢測溯源能力建設,在數控機床、激光裝備、工業機器人等領域,開展量值傳遞技術研究,提高機床、激光裝備安裝調試測量保障能力。完善高端裝備制造業安全性、可靠性測評方法,制定相應計量技術規范。
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強化計量在儀器設備研發、設計、試驗、生產和使用中的基礎保障作用,加強新型傳感器及高端儀器儀表設計、制造、仿真、驗證技術自主創新和專用設備研發,提高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和一致性。推進在線檢測傳感器、計量軟件算法溯源、生物技術、裝備制造等重大測量問題與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推動先進計量科技創新成果向儀器儀表產業轉化應用。結合全市計量器具制造產業特點和分布,重點推動環境監測儀器、芯片測量儀器、衡器、流量儀表、互感器等產業發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計量儀器儀表企業。以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發展潛力大的計量中小企業為重點,構建“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多位一體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服務綠色低碳發展。構建“雙碳”計量管理體系、計量技術體系、計量服務體系,為溫室氣體排放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提供計量支撐。重點加強碳排放、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等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提升碳排放測量和碳監測能力水平。加強碳計量相關的計量標準和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工作,建設碳計量實驗室,發揮計量的基礎支撐和引領作用,服務碳計量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建設省氫能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以服務構建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的創新應用生態為目標,專項研究氫能等清潔能源的專用計量測試技術。開展新能源汽車電池、充電設施等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測試評價,加強智能汽車計量測試方法研究和基礎設施建設。
服務大眾健康與安全。聚焦“健康城市”建設,進一步完善醫療健康領域計量服務體系,圍繞疾病防控、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康復理療設備、營養與保健食品等開展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加強中小學教室照明、體育設施和器材計量技術研究及測試服務,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服務“平安濟南”建設,開展交通安全、安全生產、社會穩定和安全等領域關鍵計量測試技術及計量器具研究和應用,推進交通監管設備、警用裝備、刑事技術產品等計量測試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計量基礎能力建設,實現民生領域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等強制檢定項目全覆蓋。
服務數字濟南建設。圍繞建設數字濟南目標任務,通過實施遠程監管、在線測量等提升監管效能,在智能制造、能源資源、生命健康、社會治理領域建立計量數據庫,推廣數字證書,優化各領域計量數據庫的歸集共享。開展國際計量單位數字化、機構數字化、計量過程數字化、設備數字化、人員數字化、環境數字化和法規數字化等研究,助力打造省內領跑、全國一流的數字先鋒城市。推動建設計量數據應用基地,服務人工智能島、量子谷、北斗新時空產業園等平臺的數字產業新載體建設,鼓勵企業建設智能車間、工廠、園區,形成一批全鏈條數字化應用場景。
服務鄉村振興。提升“綠色農業”“工廠化農業”等現代農業中農機、化肥、農藥等農資生產的計量測試水平,保障農產品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力。推進農村用水、用能、用氣智能化建設,利用智能終端,服務農村生活和生產能源資源管理,提供“取、供、用、排”環節計量支撐。開展“計量服務下鄉”活動,推動計量技術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加強糧食購銷等涉農領域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和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管理,持續提升農業農村領域計量保障水平,強化計量對農糧倉儲、鄉村醫療等農村基礎設施的支撐保障作用,縮小計量領域公共服務的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助力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