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蔚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經營范圍新增加了“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及服務”,一時之間引發業內猜測。沒成想,12月21日,蔚來副總裁白劍便率先發文,淺聊了有關下一代智能駕駛芯片的思考。
雖然全文未提及“自研”一事,但通過白劍“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以及文末“比4顆Orin更好的智駕芯片”等描述,不難看出,蔚來下一代的自動駕駛芯片已經逐漸浮出水面。
從第三方解決方案到全棧自研
總體上看,蔚來的輔助駕駛發展共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代系統的開發始于2016年蔚來和Mobileye達成合作,到2018年,全球一臺搭載 Mobileye EyeQ4芯片的量產車型ES8正式交付。
彼時,ES8 基于蔚來第一代技術平臺NT1.0打造,采用 Mobileye EyeQ4作為視覺感知處理芯片,總算力2.5TOPS,中央決策層則采用了恩智浦提供的S32V芯片。同時Mobileye還提供感知算法,蔚來團隊負責規控算法的開發。
白劍指出,后來為了實現感知開放、數據閉環,提升開發效率和迭代速度,蔚來自NT2.0開始,對傳感器、域控制器硬件、AD算法采取全棧自研。
第二代系統,即要從2022年3月首款基于NT2.0平臺打造的車型ET7交付開始算起。ET7搭載了全新的蔚來自動駕駛系統NAD。其超算平臺Adam,使用依托于Linux系統定制開發的NVOS操作系統,配備 4 顆英偉達Orin芯片,總算力高達1016TOPS,是同時期特斯拉FSD HW3.0計算平臺144TOPS算力的 7 倍。
更強大的智駕系統,不僅能達到更高的體驗上限,還為蔚來輔助駕駛的快速落地提供了保障。據披露,截至12月11日,蔚來已在134座城市完成19萬公里的城區路線驗證。
到今年年底,蔚來有望完成25萬公里的城區領航路線驗證。而2024年第二季度,蔚來將完成40萬公里的城區領航路線驗證,遍布超過230座城市。海量的數據收集與處理,自然對自動駕駛計算平臺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過,誠如白劍所言,從Telsa最初的Model S到如今蔚來的ET7,智駕系統算力提升了上千倍。未來智駕芯片該朝著哪個方向發展?什么樣的芯片才算得上好的智駕芯片?是"量大管飽"嗎?
答案顯而易見。算力堆不出更高階的自動駕駛。
較4顆Orin更好的下一代智駕芯片?
白劍也強調稱,算力夠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要想“奔小康”,AD芯片需要為安全、數據、進化而生。在他看來,智駕芯片作為智駕系統的大腦,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1、足夠安全可靠,過AECQ100標準是小菜。同時還要達成系統級功能安全,FIT(每10億小時故障數)到百,DPPM(每百萬片返修率)是個位數;2、各個模塊要有超低的時延,為算法留足時間處理和反應;3、可靠快捷的備份,系統輕易不出錯。而一旦出錯,備份系統能夠瞬間接管。
另外,數據是自動駕駛的重要燃料。智駕芯片需要一邊開車,一邊“摸魚”——實時關注場景、記錄特殊交通信息、驗證路段可用性,以及實現快速閉環。因此白劍認為,智駕系統還需要具備幾個特點:
1、MSP(Mixed Signal Processor)要接收好各種傳感器傳給芯片的數據,預處理完后投喂給CPU 和 NPU。這個模塊要足夠強大,而且不光是攝像頭、激光雷達,所有的傳感器都要照顧好;2、系統帶寬和車云鏈路足夠強大,以便讓數據可以任性“狂飚”;3、處理能力足夠強大并兼容各種主流智駕算法,CPU算力不嫌多,NPU能力只嫌少。
除此之外,白劍也提到,一顆智駕芯片,至少要滿足5年以上的算法演進需求。未來幾年,智駕算法無疑會朝著端到端和大模型的方向進化,因此核心組件如CPU/NPU/MSP,既要滿足當下,讓BEV、占用網絡、端到端感知規控,又要考慮更長遠未來,能夠匹配端到端和大模型算法。
“當前的4顆Orin,當然可以滿足,下一代智駕芯片,應該做得更好。這樣的芯片有嗎?我覺得有,NIO Day敬請期待。”沒有再說更多,白劍只是拋出了一個預熱信息——下一代的智駕芯片不出意外將可以滿足以上需求。
李斌曾說,車上搭載的四顆 Orin ,其中兩顆是主控,一顆作冗余,一顆作訓練。盡管對于蔚來下一代的智駕芯片還有許多疑問,但比四顆 Orin還好的芯片,或許是數量上的均衡,或許是性能方面的匹敵,又或者兩者兼有。
蔚來究竟會帶來怎樣的驚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