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晚間,北京利爾高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002392)公告,公司及公司實控人、董事長趙繼增擬分別以1.5億元、7500萬元認購洛陽聯創鋰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聯創鋰能”)新增注冊資本。
本次增資完成后,北京利爾和趙繼增將分別持有聯創鋰能10%、5%的股權。其中,北京利爾為聯創鋰能第四大股東。
北京利爾主業為高溫材料,此次投資為跨界布局新能源材料領域,有利于打造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
聯創鋰能投后估值15億
資料顯示,聯創鋰能成立于2016年5月,由前軍工科研院所材料專家創建,法定代表人為陳志強,注冊資本為1763.67萬元,主要從事高性能硅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已申請國家專利17項,其中已獲得授權專利4項。
維科網鋰電注意到,聯創鋰能最初的主要業務是石墨負極材料。成立當年,聯創鋰能規劃建設年產2000噸動力電池負極材料生產項目。但該項目批復后,由于市場變化,聯創鋰能在2018年取消了該項目建設,轉而展開硅碳負極的研發及投資。
在經過一年多的技術研發試驗后,聯創鋰能成功開發出硅碳負極材料,并于2020年3月投建1000噸車用動力電池負極材料生產項目。
信息顯示,聯創鋰能現具備高端氧化亞硅前驅體500噸/年、高端預鋰氧化亞硅500噸/年、高性價比氧化亞硅500噸/年的生產能力。其中,預鋰硅氧已在數家頭部電池廠量產出貨,新型硅碳負極材料得到了國內外頭部電池廠的意向訂單和定點開發。
資本引入方面,聯創鋰能上一輪融資交割時間為2021年12月,投后估值為10億元。本次投資,北京利爾與趙繼增均以投后估值15億的對價對聯創鋰能增資入股。也就是說,聯創鋰能本輪投后估值為15億元。
不過,目前聯創鋰能尚未盈利。2022年-2023年,聯創鋰能分別實現營收1617.11萬元、2363.18萬元;實現凈利潤-297.86萬元、-551.32萬元。
對標公司最新估值為25-40億元
北京利爾公告顯示,據行業內部及相關投資者信息顯示,行業內硅負極同類型2家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間最新一輪融資估值均在25-40億元的區間,聯創鋰能技術實力與發展前景并不遜色于對標公司。
不過,北京利爾并未公布具體公司。維科網鋰電查閱過往資料發現,2022年4月8日,道氏技術(300409)公告,擬由公司、員工持股平臺對子公司格瑞芬增資,并引進比亞迪等戰略股東,擬增資金額6億元。
同年6月30日,道氏技術再次公告,格瑞芬已與相關投資者簽署《增資協議》,詳細的投資者信息也一并付出水面。
其中,比亞迪出資1億元,持有格瑞芬5%的股權;宜賓晨道新能源產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晨道投資”)出資4500萬元,持有格瑞芬2.25%的股權;廣祺智行出資3000萬元,持有格瑞芬1.5%股權。
晨道投資的第二大股東為寧德時代全資的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問鼎投資有限公司,廣祺智行由廣汽資本出資設立。這也意味著,寧德時代和廣汽間接參股格瑞芬。
道氏技術主要業務為負極材料和三元前驅體,格瑞芬為其碳材料業務板塊的運營平臺,主要產品為石墨烯導電劑和碳納米管導電劑。2022年上半年,格瑞芬新增蘭州基地,計劃投資60億元,建設年產5000噸碳納米管粉體、3萬噸碳納米管漿料(含相關產業鏈配套)和15萬噸硅碳、石墨負極材料及石墨化加工生產項目。
目前,該項目正在建設石墨負極產線,并規劃了技術先進的硅基負極材料一體化研發生產體系。
硅基負極發展前景巨大
目前公認的鋰電池理想負極材料為石墨,但由于容量已接近理論極限,無法滿足鋰電池對高能量密度的需求,成為制約鋰電池行業發展的痛點。當下,硅因為其高理論比容量、低脫嵌鋰電位、環境友好、儲量豐富等多重優勢,被行業視為新一代負極材料的發展方向。
據悉,與傳統的石墨負極372mAh/g的理論比容量相比,硅基負極合金化儲鋰機制相較于石墨負極插層式儲鋰而言可以儲存更多的鋰離子,因此硅基負極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目前商業化的硅基負極主要包含CVD硅氧和研磨法納米硅碳,但由于材料本身存在的膨脹及首效的問題,限制了其在鋰離子電池的進一步應用。
近年來,經過產業鏈頭部企業持續多年的研發投入,長期困擾硅碳負極的膨脹問題和硅氧負極的低首效問題有望得到控制;同時,配套硅基負極產業化的工藝技術和設備也逐步趨于成熟,硅基負極的商業化應用有望逐步開啟,在高端動力電池、高端消費電子和電動工具等領域具有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根據觀研天下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負極材料市場規模為308.3億元,相較2021年增加77.2億元。在新能源車以及儲能領域快速發展的帶動下,負極材料的需求仍呈現高速增長態勢。預計2025年全球負極材料需求將達到205萬噸。
基于此市場前景,去年國內外多家材料企業、電池企業、車企均在加快硅基負極的生產和研發。
國內方面,去年5月,負極龍頭璞泰來宣布設立全資子公司蕪湖紫宸,總投資22億元建設硅基負極研發生產基地,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2萬噸硅基負極材料(單體)的產能規模。目前璞泰來新一代硅基負極產品方案已獲得國內外頭部客戶認可。
9月20日,埃普諾年產30萬噸硅碳負極新材料項目在四川涼山西昌釩鈦產業園區內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110億元,分兩期建設。項目首期年產能12萬噸,計劃于今年8月建成投產,并在12月實現量產;在首期項目建成并投產后啟動第二期18萬噸項目的建設,并在開始建設后10個月內建成投產。
此外去,比克電池是國內最早應用硅負極材料的企業之一。去年7月,比克電池潘慶瑞博士在行業會議上表示,現階段公司電池硅氧材料已由一代硅發展到三代硅,首效由77%提升至86%,正極利用率也在逐步增加,而且,既保持了高容量,又使得電池循環壽命依舊能夠達到常溫1000周80%,45℃高溫1000周70%以上。
蔚來汽車籌劃多年的150kWh半固態電池包終于在去年12月17日上車測試。該電池包采用的就是無機預鋰化硅碳負極、納米級包覆超高鎳正極和原位固化固液電解質,電芯(單體)由衛藍新能源提供,單體能量密度達360Wh/kg。
國外方面,去年5月有消息稱保時捷正在開發硅負極材料,從而能夠將電池儲能密度提高10倍,同時具備快速充電的能力,可以在15分鐘的時間內將電量從5%充到80%。
不過,這種硅負極材料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會在吸收鋰時膨脹300%,直接影響到電池的使用壽命。為此,目前保時捷正在研究硅含量高達80%的負極材料,同時在正極材料中增加鎳含量,以實現更高的充電容量。
更早之前的2022年5月,保時捷還參投了美國鋰硅電池研發商Group14 Technologies的C輪融資,投資額為1億美元,用于生產硅負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