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商務廳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關于印發廣東省培育發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行動計劃的通知
粵工信電子〔2024〕2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培育發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請徑向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反映。
廣東省培育發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堅持制造業當家、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具體部署,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發展,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現狀。
未來電子信息產業是以新一代網絡通信、量子信息、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交叉融合為驅動,代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發展方向,是引領未來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前瞻性產業。廣東電子信息產業基礎雄厚,產業規模多年來保持全國第一,龍頭企業實力強勁,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不斷增強,已基本形成以珠三角為核心區、東西兩翼沿海電子信息產業拓展帶和北部終端配套生態發展區的產業布局,為培育發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但也存在著未來前沿電子信息領域布局不足、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基礎研究投入偏低、原始創新能力有待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等問題。
(二)發展形勢。
當前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呈現多領域、跨學科、群體性突破新態勢,多種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版圖正加速重構。發達國家紛紛加強對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布局,加大新一代網絡通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信息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投資研發力度,力圖搶占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制高點。近年來,我省加快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取得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為我省培育發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對標國際最優最先進,前瞻性布局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選準“六項”重點任務,實施“四大”重點工程,推動廣東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高地。
二、工作目標
到2030年,在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未來電子信息企業培育初見成效,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初步搭建,在新一代網絡通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信息等領域引領全國,成為未來電子信息培育發展新高地。
(一)產業競爭力穩步提升。
未來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我省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引擎,引領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高地。
(二)產業創新顯著增強。
突破一批未來電子信息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形成一批未來電子信息領域高價值專利,打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到產業化的鏈條,強化創新成果迭代應用,實現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三)骨干企業不斷壯大。
培育一批匯聚和配置全球資源、在細分領域占據引領地位的未來電子信息龍頭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電子信息企業集群。
(四)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研機構,形成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應用拓展、產業集聚的產業生態。
到2035年,未來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力量,在新一代網絡通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信息等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集聚一批國際領軍的龍頭企業和創新平臺,成為全球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高地。
三、重點任務
(一)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緊緊抓住“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重大機遇,打造廣州增城
智能傳感器產業高地,加強珠三角地區與港澳、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全省與國內國際重點區域的協同聯動,積極塑造未來電子信息產業“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不斷拓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腹地和戰略縱深。對標世界一流謀劃珠三角地區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高端化發展,培育世界級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著力增強珠三角核心區的支撐引領力和輻射帶動力。結合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結合資源稟賦和功能定位,全面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合作,形成緊密銜接、互為支撐的產業分工,加快打造沿海未來產業發展帶和北部未來產業應用示范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未來企業集群。
鼓勵現有行業頭部企業布局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前沿領域,支持龍頭企業與國內外技術先進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搭建未來產業創新聯合體,探索產學研協同攻關和產業鏈上下游聯合攻關,搶占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制高點。支持上下游成長型企業發展,提高專業化生產和協作配套能力,為未來產業鏈提供配套產品和配套服務。遴選一批支撐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領軍企業,引導更多企業學習先進、看齊標桿、爭做典范。加快出臺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政策,構建“鏈主”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機制,打造世界一流的企業群。加快招引國內外未來電子信息龍頭企業,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等交流平臺,積極引進衛星通信、量子信息、虛擬現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落戶。便利未來電子信息產業企業準入準營,支持企業使用人工智能科技、虛擬現實科技、量子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終端等作為企業名稱的行業表述。(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構建科技創新發展大平臺。
支持研發機構、龍頭企業等牽頭建設國家級和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質量標準實驗室、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國家標準驗證點等重大創新平臺。推進標準化助力未來電子信息產業‘揭榜掛帥’項目,探索在AI等領域推動標準與知識產權融合發展工作,夯實未來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基礎。加大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依托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究機構,深化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和顛覆性技術攻關,重點突破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支持企業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示范推廣,形成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化生產的技術創新鏈條。依托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支持在電子信息產業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支持建設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大力推進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科技園建設,建設一批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的加速器。加快高水平科研院所建設,推進高等學校建設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依托國家數字電子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智能光電傳感)等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通信終端車聯網及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檢驗檢測及測試技術研究,為服務電子信息產業檢驗檢測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發展核心技術和重點產品。
加大未來電子信息產業前沿技術研發力度,重點發展空天地海一體化、量子加密通信與量子網絡、近眼顯示等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產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級。鼓勵龍頭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聚焦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芯片、關鍵基礎材料等領域,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先進基礎工藝,著力解決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瓶頸”,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支持頭部檢驗檢測機構深度融入產業鏈各環節,為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中試、規模化應用等提供技術支持,重點解決“檢不了、檢不準、檢不快”的問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可靠性。支持有條件的地市布局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鼓勵終端企業積極開發與新一代網絡通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信息等新技術領域深度融合的新型智能終端產品。(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省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建立完善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生態。
加快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深圳鵬城云腦、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汕頭匯僑聯僑算力節點等。鼓勵龍頭企業匯聚多條產業鏈,建立跨行業數據協作平臺,鼓勵建立數據資源目錄清單、工業產業大腦和產業集群可信數據空間。圍繞量子信息產業鏈實施質量強鏈工作,開展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試點。充分發揮我省產業體系完備優勢,集聚全省創新資源和要素,加快前瞻布局,推動現有產業鏈向前沿領域延伸,加速推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謀劃設立未來電子信息產業應用先導區,推動未來技術在垂直領域的融合應用,打造產業細分領域差異化、互補化、特色化示范應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市場監管局,省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提升國際化合作水平。
積極深化與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的合作交流,搭建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圍繞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重點領域,支持國際高端學術會議、專業論壇在粵舉辦或永久性落地,鼓勵企業參加國際展會和技術交流活動。建立國際創新合作平臺,聯合開展未來電子信息前沿技術研究,支持企業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積極搶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高質量實施重大戰略機遇,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建立跨國、跨省、跨產業鏈合作機制和合作模式,推動未來產業全球化布局。(省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點工程
(一)新一代網絡通信。
推動超高速光電太赫茲通信、高速全光通信、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組網、微波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列、異質異構光電子集成、大容量光傳輸系統等6G前沿技術加速突破,加快6G創新發展。組織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攻關、適配合作,支持成立6G產業聯盟,大力推進新一代數字基帶芯片、射頻前端芯片、光芯片、光通信器件、6G模組等核心器件及新一代網絡通信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省內科研機構、重點企業組建新一代網絡通信高水平研發平臺,提升原創性研發能力。依托鵬城實驗室等新型科研機構,開展新一代網絡通信領域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支持龍頭企業深度參與國家新一代網絡通信技術專項,建立健全技術標準與技術推進中心,力爭掌握新一代網絡通信關鍵技術話語權。有序推進新一代通信網絡建設,進一步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探索6G技術商用,支持新一代網絡通信應用測試平臺建設,支持6G技術在智能制造、自動駕駛、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場景的應用,開展重點領域應用試點示范。大力構建空天地一體化、通導遙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務體系,開展戰略性產品研發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培育發展衛星互聯網產業,全面建成衛星互聯網綜合應用示范區和產業發展集聚地。(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市場監管局,省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人工智能終端。
深化人工智能前沿與應用基礎理論研究,在高級機器學習、類腦智能計算、量子智能計算、可擴展人工智能系統、大模型等前沿理論及技術領域實現突破。主動對接和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聚焦通用大模型、大數據智能、跨媒體分析推理、自然語言處理、群體智能、自主協同控制等領域,開展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科學探索,力爭率先獲取一批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加強神經元芯片、類腦芯片、AI算力芯片、智能傳感器、高性能微機電系統等高端元器件研發,支持一批視覺處理芯片、語音識別芯片、類腦計算芯片等人工智能芯片項目落地。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建設一批高水平創新載體,構建“科技大腦+未來實驗室”創新體系。加快人工智能終端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推進多模態模型、通用人工智能垂直領域模型在智能終端領域的應用,大力發展AI化、通用化、功能化的新一代智能手機、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安防、智能汽車、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終端拳頭產品。推動智能終端產品智能水平分級,打造可信智能終端產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虛擬現實。
立足廣東產業基礎和研發優勢,重點推動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惠州、中山等區域聯動,建成立足廣東、輻射粵港澳、面向全球的虛擬現實技術創新與產業集聚區。強化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虛擬現實中的集成突破,重點突破先進計算、海量存儲、高速動態建模、形體驅動框架、數字孿生等虛擬現實底層基礎技術。加快圖形計算芯片、聲學元器件、光學器件、高端傳感器等基礎硬件的研發創新,全面提升虛擬現實關鍵器件的產業化供給能力。拓展虛擬現實入口,加速XR頭顯、裸眼3D等沉浸顯示終端的規模化推廣,豐富基于手機、計算機、電視機等終端的虛擬現實應用,支持腦機接口等前沿產品研發,促進一體式、分體式等多樣化終端產品發展,豐富虛擬現實終端產品供給。支持建設虛擬現實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內容制作基地等載體,打造虛擬現實中試平臺,強化新技術產品測試驗證能力,構建虛擬現實標準體系,加速優秀成果產業化落地。圍繞近眼顯示、渲染處理、感知交互、網絡傳輸、內容生產、壓縮編碼、安全可信等關鍵細分領域,做優“虛擬現實+”內生能力。強化虛擬現實與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推進虛擬現實在各行業的應用,疊加“虛擬現實+”賦能能力,建設全國虛擬現實場景創新應用先導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量子信息。
以廣州、深圳為核心,匯聚粵港澳大灣區優勢資源,積極引進和培育具有全球重要影響的量子科技企業,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量子信息技術創新平臺及我國量子科學研究和高端人才培養的南方基地。加強量子物態與新量子效應、量子計算、原子分子光學量子物性與技術等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在量子關鍵核心設備、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傳感、量子計量基標準、功能量子芯片與技術等研發應用上取得突破。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廣東省量子精密測量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重大技術創新載體建設。圍繞量子信息產業領域規劃建設省級質量標準實驗室,開展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建設,為量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服務。支持組建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創新聯盟,提升量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持有條件的地市根據產業基礎和發展特色,圍繞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等量子信息產業規劃布局,加速量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構建量子信息產業生態,加快量子密鑰分發、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等創新突破,拓展量子信息在政務、金融、電力等高保密等級行業的應用。(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依托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加強省市聯動、部門協同,統籌推進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加強部省合作,爭取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平臺等落戶廣東。探索建立未來電子信息產業戰略咨詢機制,開展前瞻性、戰略性重大問題研究,逐步完善與未來產業發展相適應的評估體系。(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制定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重點領域發展政策措施,加大對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的扶持力度,建立鼓勵創新的項目評審機制和失敗容錯糾錯機制,依法依規對引進標志性重大項目予以大力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地方金融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人才隊伍支撐。
支持高等院校建立未來電子信息特色產業學院,完善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育等相關機制。支持引進國內外一流的新一代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終端、虛擬現實、量子信息等領域高端人才和團隊來我省創新創業。建立充分體現知識、技術、成果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入分配機制,打造引才聚才育才良好制度環境。(省教育廳、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加強對原始創新的制度性保護,營造有利于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誠信、規范、公平的市場環境。支持開展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專利快速預審,助推創新成果快速獲權。加大宣傳力度,圍繞公眾廣泛關注的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相關技術、產品,深化科普教育,讓更多未來科學種子孕育發芽,引導各方力量參與未來電子信息產業的培育發展。(省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