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似乎“好事將近”。
5月17日,蓋世汽車注意到,固態電池概念股午后走高,其中國軒高科漲停,當日收盤其股價漲幅達到10.02%,報20.42元,市值364.65億元。此外,珠海冠宇、當升科技、華正新材、杉杉股份等跟漲。
消息面上,同日,國軒高科發布了全固態金石電池。據悉,該款金石電池采用全固態技術,能量密度高達350Wh/kg,比主流三元鋰電池提升40%以上。
國軒高科漲停背后,電池從“半固態”走向“全固態”
為何一款電池能讓固態電池概念股集體走高?資本市場的興奮度是否有些夸張?
實則不然。
一直以來,固態電池的故事,無數企業都講了很久,但是大多數都講得很模糊,尤其是概念區別的問題。
據悉,根據電解質的不同,電池可以分為液態(25wt%)、半固態(5-10wt%)、準固態(0-5wt%)和全固態(0wt%)四大類。其中,半固態、準固態和全固態電池統稱為固態電池,而全固態電池則為固態電池的高級技術形態。
但事實卻是,蓋世汽車觀察到,目前業內不少廠商在“固態電池”的概念上打起了“啞謎”,其實際發布或上車的電池產品為半固態或準固態電池,但對外口徑卻一致統一為“固態電池”。
這本無可厚非。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大眾的誤解,即誤認為固態電池便為全固態電池,畢竟相較于半固態和準固態電池,業內對全固態電池的認知度顯然更高。
上述典型案例,便是近期上市的智己L6宣布首搭固態電池。這一消息在業內引起不少關注,要知道,從技術角度看,固態電池的出現將會徹底改變現有純電汽車市場,讓新能源時代正式到來。
然而事實卻是,經多方業內人士論證分析,智己L6首搭的并非真正的全固態電池,而是半固態電池。
國軒高科固態電池項目總工程師潘瑞軍表示:“國內廠商的固態電池產品半固態居多,很多企業覺得全固態太難了,就從液態電池做到半固態電池,再看看能不能做到全固態電池。”
扎堆26、27年?商業化現實嗎?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不少企業在固態電池的概念上試圖“混淆視聽”,但對于已經發布的固態電池量產時間卻是一致的保守。
甚至對于目前已經明確發布產品確實為全固態電池的廠商而言,其也對產品具體量產時間十分低調。
比如4月份,寧德時代首次公布全固態電池研發和量產時間表。
該公司首席科學家吳凱表示:“2027年,寧德時代全固態電池小批量生產機會很大,但受成本等因素制約,大規模生產尚不能實現。”
在此之前,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曾坦言:全固態電池距離商品化還很遠。
根據蓋世汽車觀察,目前國內明確表示推出全固態電池的廠商,大多數將量產時間定為2026年、2027年左右。
同在4月,廣汽集團發布全固態電池技術,并表示該技術將于2026年量產搭載昊鉑車型。
無獨有偶,國軒高科全固態電池項目總工程師潘瑞軍也表示,該公司的全固態電池計劃2027年小批量上車實驗,如果測試順利,隨著產業鏈逐步建立,預計在2030年實現量產。
此外,他還補充稱,由于全固態電池的研發量產還存在較多風險,上述時間表相對保守。
對于日系企業2026年量產固態電池的消息,潘瑞軍表示:“2026年上市實驗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大批量生產取決于產業鏈,但是我們并沒有看到有產業鏈建起來,因為很多原材料是要從中國過去的,很多設備要從中國過去,所以基于他們前期這么多年的研發,我相信2026年裝車實驗概率比較大,但是產業鏈要建起來,如果沒有‘中國玩家’在里面,可能困難比較大。”
根據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預測:“目前我國是電池發展的領先國家,就算全固態電池2030年能產業化,要想替代液態鋰離子電池50%市場份額也需要20到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