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成為共識,著力發展生物基纖維并擴大應用,成為我國化纖工業邁向綠色化的一個重要體現。或是玉米,或是海洋資源……生物基纖維的原料來源于植物,而不是石油,產品自帶綠色“基因”,綠色低碳屬性顯著。
海洋資源是人類可利用的重要的可再生資源,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來源。開發纖維的第三來源—海藻纖維,服務“碳達峰與碳中和”國家重大戰略,是繼陸基天然纖維、石油基合成纖維,是資源枯竭自然環境遭到破壞情況下,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海藻纖維是典型的生物基纖維,其原材料來自海帶。一畝海田可產5噸-10噸淡干海帶,可以提取出1噸-2噸纖維級海藻酸鈉,99%的纖維級海藻酸鈉可加工成海藻纖維,幾乎沒有副產品。日前,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夏延致教授主持的項目“千噸級紡織用海藻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榮獲技術發明一等獎。
青島大學海洋纖維新材料研究院院長夏延致團隊自2004年初開始海藻纖維的基礎理論和產業化研究,2016年建成了百噸級海藻纖維產業化示范線,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從纖維原料—纖維成形—海藻纖維及其制品高效制備的應用研究、關鍵技術、工產業化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研究體系,突破多項技術瓶頸,完成了5000噸級紡織用海藻纖維生產線建設。
換句話說,團隊攻克了海藻纖維的技術難題,打通了上游利用海帶等制造纖維級海藻纖維原材料、中游實現海藻纖維研發和生產、下游利用海藻纖維制成各類紡織品的全產業鏈,并建成了年產能達5000噸的紡織服裝用海藻纖維產業化生產線。“千噸級紡織用海藻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項目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千噸級紡織用海藻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項目具體內容:
1、項目通過集成紡織用海藻纖維的紡絲原液高效制備、無脫水劑分纖、纖維后處理及加工等創新技術和裝備,研發創新5000噸級海藻纖維生產工藝,建成 5000 噸級紡織用海藻纖維生產線;
2、發明了海藻酸鹽無機鹽分子交聯技術,解決了紡織用海藻纖維遇洗滌劑快速溶脹、溶解的技術難題,在國際首次制得耐鹽、耐洗滌的海藻纖維、紗線及紡織品,同時提高了海藻纖維的抑菌防霉效果;
3、首次實現可染海藻纖維制備技術,從纖維源頭突破海藻染色瓶頸問題,染料利用率高,纖維的固色率達到 95% 以上,中性洗滌劑水洗牢度可達4級以上,保持了海藻纖維的本質阻燃特性,同時增加了耐鹽、耐洗滌劑、抑菌、防霉、可染可紡紗性能,并創新了工藝和產業化專用裝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