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公司建造的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常規試航順利歸來,作為該系列船的首制船,其順利首航讓團隊信心倍增。
該船作為中國首艘Mark Ⅲ Flex 薄膜型大型LNG船,由江南造船自主研發設計(“LNG JUMBO”系列),入DNV船級社,設置4個Mark Ⅲ Flex薄膜液貨艙,總艙容達17.5萬立方米。
該型船以目前國際主流的大型LNG船設計理念為基礎,滿足最新的規范規則和行業標準,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此次常規試航中,團隊進行了多項試驗,突破了多個江南首次,更是建立了大型LNG運輸船建造的江南風格。
01
穩定發揮、航速“起飛”
該船在進行測速試驗時,同時啟動軸帶發電機和空氣潤滑節能裝置(ALS),是江南首次也是國內首次。測速試驗需要在相同海域、類似環境下連續測試近9小時,加裝了空氣潤滑系統就意味著每一種工況都需要測兩遍,要連續18個小時左右。
空氣潤滑節能裝置(ALS):由8臺布置在艏部的空壓機和16個安裝在船底的空氣釋放單元(ARU)組成,通過在船底和海水之間形成一層氣膜,從而減小航行阻力,實現綠色航運和節能減排的目標。
試驗前,團隊與船東、船檢、設備廠家反復討論細節,試驗前一天,測速試驗總指揮王璐玭對5個相關點位人員進行排布,確保長時間試驗過程中不會受到人員交替輪換的影響。測速試驗對海況環境有嚴格限制,相關規范要求要在3級海況以下進行,此前8-9小時的測速周期可以安排在白天用肉眼觀察海況,現在戰線拉長了,團隊首次采用了測波雷達來配合測量海浪高度,保障試驗的順利進行。最終由江南研究院和品質保證部組成的測速團隊連續奮戰、取得佳績。
江南人做試驗才不怕什么“首次”、“頭一回”,因為我們一直在創新的路上探索,只要肯奮斗、能堅持,首例就是成為標桿的基石。
——該船主管建造師宋博文介紹
02
準確無誤、高質高效
17.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采用的是雙機雙軸雙槳的推進系統,需要在試航中進行冗余推進(RP)試驗,旨在確保船舶在單套推進系統失效時,剩余的50%推進系統仍能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對系統的冗余性設計要求極高。冗余推進試驗共有28個工況,每一個工況測試時間為半小時到一個半小時,通常至少需要一整天的時間。為了盡可能縮短試驗耗時,團隊“見縫插針”,在滿足需求的情況下結合各項試驗內容同時開展。
RP試驗對于我們船舶系統的準確性要求很高,因為是雙系統設計,要保障兩套系統既互相獨立又互相備用,需要周密的設計和精確地施工,有一條線路或者一個閥件接錯,都有可能導致功能無法實現。
——該船調試長于衛介紹
主機耐久測試階段,需要進行油耗測量。記錄主機在不同轉速和負荷下的油耗變化,不僅直接影響船舶的經濟性評估,還為后續的優化設計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團隊提前分工,由江南研究院張寧任總指揮,楊公安和船東代表記錄燃油消耗情況,準確到每一個數據點;江南研究院魯佳峰、粱彥鵬及總裝部同事緊密監控發動機的燃油泄放量,準確到每一滴燃油的使用情況。
在軸帶發電機測試方面,團隊與軸發、主機、主機遙控、配電、PMS等各方廠家協調控制功能邏輯,多角度、全方位完善試驗細節,在確保完整體現軸發功能的前提下精簡試驗步驟,縮短調試、試驗周期。試驗過程中,團隊通過參數調節及細節梳理,攻克了雙軸發并網、以及與主發同時并網運行的功率穩定分配問題,得到了船東及借船船員的認可,為后續建造需要應用雙軸發運行的試驗項目提供了可靠保障。
03
如履平地、江南標準
船舶振動直接影響船員生活和工作質量,也影響到設備的工作壽命,是評價船舶整體狀況的重要指標。
研發初期,設計項目組對雙五缸機+雙槳振動風險進行充分的預判和分析,在不影響功能區域劃分和系統布置的前提下,盡量保持上建艙壁和機艙強力構件的結構連續性;
詳細設計階段,設計團隊聯合經驗豐富的船級社,采用有限元方法對全船總振動和局部振動響應進行仿真預報和優化;建造階段,生產部門嚴格按照工藝控制結構對齊、主機、發電機等設備及軸系安裝精度;
試航過程中,船東、船檢、船廠三方在主機CSR轉速下對全船百余個重點位置進行測量,全部位置一次測量合格,全船振動情況非常良好,絕大部分居住艙室達到客船標準(2mm/S)。
接船船長Jeff先生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這條船太舒適了,全速航行的時候,在我的房間里,仿佛感覺不到船在開。”船東監造組組長Kumar先生表示:“我先后參加過三十多條船的試航,毫無疑問,這條船的振動情況是最優秀的,就像是在豪華游輪上一樣如履平地。”
我們以船東為中心,用品質說話,讓如履平地成為了新的江南標準。
——該船副總質量師張林峰介紹
04
提前謀劃、節拍推進
該船在6月24日出塢,8月25日開啟常規試航,對于團隊來說,出塢后兩個月就開啟試航是一大難題。團隊提前將全船常規系統按照功能與區域劃分,制定了2000余頁的工程試驗手冊,形成6批次集約化交驗,并通過對調試主路徑進行分析剖解及平衡人員配比,制定了6+1周計劃,實現了節拍化建造節奏。
此次常規試航的的
數據采集與經驗積累,為即將開展的氣體試航,及后續系列船進行“三合一”試航奠定了基礎,也為后續系列船建造周期縮短及成本節約打下根基。
文/ 陳蕾婷 劉章貞
編輯/ 劉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