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電網公司深入落實全面節約戰略,以供應鏈改革為切口,不斷健全逆向物流運作機制,規范處置行為,創新處置方式方法,建立閑置共享及再利用激勵積分機制,報廢物資100%上平臺競價拍賣,處置效率效益持續提升,形成閑置、報廢物資綠色化回收和資源循環利用新模式。截至目前,該公司回收結余物資約5700萬元,實現逆向物資顆粒歸倉。
拍賣+拆解盤活廢舊資產
在近日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正在競價的拍品是來自廣東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的報廢主變壓器和工作船。南網供應鏈集團科技公司協同廣州供電局通過分析前次流拍原因,優化標包配置,將工作船與主變壓器組包拍賣。最終該標包以93萬元成功拍出,與起拍價32萬元相比,溢價率超過190%。
原本要“花錢”處置的報廢物資,如今正通過品類重組、重新估價、入倉拍賣等一系列程序,重新變現成為可創收資產。
目前,南網供應鏈集團已培育2家具備拍賣業務資質的下屬公司。今年以來共舉辦30場拍賣會,總成交價超3億元,整體溢價率達到56%。在《南方電網公司供應鏈管理改革方案》等系列文件指導下,該公司繼續壯大報廢物資拍賣團隊,進一步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如何更進一步利用好報廢物資,將其剩余價值發揮到極致?南網供應鏈集團聯合廣州供電局、深圳供電局開展的報廢物資拆解處置試點正提供一種新思路。
按照資產權屬不變、互利共贏、確保資產不流失的原則,該公司進一步擴大拆解品類,基本覆蓋了低壓配網等常見電力物資。通過精細拆解、分類拍賣,不僅可以規避這類報廢物資回流市場的風險,還可以進一步挖掘報廢物資的潛在價值,像拆解后的銅、鐵等資源可以劃分標包競價處置,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
目前,該公司已完成了6個品類的報廢物資拆解,拆解物資數量超400噸,初步形成規模化拆解能力。后續,該公司將固化形成報廢物資拆解處置全流程的管理標準、作業標準,全面提升報廢物資處置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
跨省調配
讓閑置物資重煥新生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最北端的東川區,正在開展電網設備大規模更新改造,但面臨短期內大量設備缺口和資金有限的難題。
“我們在明確當地物資缺口后,先后兩次赴深圳對接調撥流程,并實地到倉庫核實拆舊物資情況。通過聯動深圳供電局和云南電網公司多個部門,促成將深圳的閑置物資跨省調配至云南,最大化發揮閑置物資效用。”深圳供電局赴云南電網公司昆明東川供電局掛職建設管理部經理王卿瑋介紹。
深圳供電局首批無償直送東川物資順利到達,其中1臺變壓器在到達當天便直接應用在區重點民生項目中。“我們立刻換上了深圳調配過來的315千伏安變壓器,滿足當地牛蛙養殖產業的需求。與此同時,替換下來的原有100千伏安變壓器被利用至片區其他臺區。”昆明東川供電局倉儲配送班班長潘勝說。
如此一“來”一“回”,兩臺變壓器均得到充分利用,形成設備資源替換利用鏈條,讓閑置資產最大化發揮效益。
有了“摸著石頭過河”的經驗,跨省閑置物資調配的“橋梁”正在東西部的合力共濟中建立健全。截至目前,深圳供電局已完成調撥云南電網公司拆舊物資3個批次,資產凈值達到261萬元,實現東部閑置物資循環利用。
南方電網公司逆向回收機制正在發揮作用,為未來進一步推進東西部閑置物資互濟奠定基礎。該公司按照“分類回收、應收盡收”的原則,發布逆向回收專項指令,明確物資專項盤點、結余退庫、拆舊回收、物資對賬等6個方面的工作要求,在各供電局設立逆向回收小組、逆向物資回收點。
無感供應
逆向物資顆粒歸倉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現代物流體系和現代倉儲體系的高效運轉是支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前提。
南方電網公司供應鏈部統籌開展供應鏈管理改革,各電網公司有序進行規劃外倉庫退出,規劃倉庫已由470個縮減到118個,大幅降低倉儲運營成本;實現庫存金額由53.5億元降低至35.3億元,庫存下降比例34.0%,大幅降低庫存成本。與此同時,“區域倉+周轉倉”及“云倉”的儲備供應運作模式高效運轉,由南網供應鏈集團逐步統一運營區域倉,倉儲物流資源集約共享水平不斷提升。在抗擊臺風“摩羯”過程中,這一機制經受住緊急災情的考驗,從以往的“人等物來”變為“物等人到”,讓跨省馳援隊伍一抵達海南即可開展搶修復電工作,極大提升了抗險救災效率。
鏖戰“摩羯”的21天里,南方電網累計處置應急物資需求8217條,供應物資3.13億元。“搶修現場物資需求遠超于日常供應體量,我們在原有的‘區域倉+周轉倉’基礎上,提前預判、動態延伸設置物資中轉站和現場服務點,形成港口+綜合倉庫+主網施工作業點/配網物資接收站的立體物流網絡,讓物流網絡根據需求分布實時優化,實現了應急物資無感供應。”南網供應鏈集團倉儲物流團隊負責人郭偉祥說。
未來,南方電網公司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平臺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融入資源循環產業體系,與資源循環利用央企及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擴展再制造、資源化循環利用等新模式,協同推進閑置共享、梯次利用、以舊換新、綠色處置等工作,進一步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以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