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規范書引用YD/T 988-2007《通信光纜交接箱》、YD/T 778-2011《光纖配線架》、YD/T 2150-2010《光纜分纖箱》,
SC單模電信級12芯束狀尾纖【圖文詳細介紹】SC單模電信級12芯束狀尾纖【圖文詳細介紹】
宏脈SC12芯光纖束狀尾纖FC/UPC光纜尾纖熔接跳線纖束狀尾纖,又稱尾纖束,只有一端有連接頭,而另一端是一根光纖的斷頭,通過熔接與其他光纜纖[1] 芯相連,常出現在光纖終端盒內,用于連接光纜與終端設備。
本技術規范書引用YD/T 988-2007《通信光纜交接箱》、YD/T 778-2011《光纖配線架》、YD/T 2150-2010《光纜分纖箱》,YD/T 2152-2010《光纖活動連接器可靠性要求及試驗方法》、YD/T 1198-2002 《光纖活動連接器插針體技術要求》用于束狀尾纖產品,結合湖北移動各地市分公司目前使用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技術規范書。
1.1 本文件為中國移動湖北公司2014年束狀尾纖集中采購的技術規范書。
1.2 本規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778-2011《光纖配線架》和YD/T 2152-2010《光纖活動連接器可靠性要求及試驗方法》編制而成,設備廠商提供的產品應符合其規定。隨著標準的修訂,設備廠商提供的產品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
座 機:
郵 箱:578551888
聯 系 人:熊
制造公司:寧波宏脈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浙江省寧波慈溪市觀海衛鎮工業區
2.1 束狀尾纖定義
束狀尾纖,又稱尾纖束,只有一端有連接頭,而另一端是一根光纖的斷頭,通過熔接與其他光纜纖芯相連,常出現在配線架、箱、盒內,用于連接光纜與終端設備。尾纖分為多模尾纖和單模尾纖。多模尾纖為橙色,波長為850nm,傳輸距離為500m,用于短距離互聯。單模尾纖為黃色,波長有兩種,1310nm和1550nm,傳輸距離分別為10km和40km。
2.2束狀尾纖分類
2.2.1按使用地點分為用于端到端分支連接、用于配線束狀尾纖。
2.2.2按接頭方式分為FC、SC、LC、ST。
2.2.3 按接頭的端面可分為PC、UPC、APC。
2.2.4按照光纖的規格可分為: 0.9mm 外護套直徑為0.9mm光纖;1.6mm 外護套直徑為1.6mm光纖;2.0mm 外護套直徑為2.0mm光纖。
2.2 束狀尾纖規格與要求
本次招標的束狀尾纖規格是:用于室內的配線束狀光纜、無金屬構件、12芯和8芯、G.652D類光纖、低煙無鹵護套,連接器型號FC/UPC, 長度1.8米。
2.3 束狀尾纖識別用色譜要求
各涂覆光纖顏色應不相同,其顏色建議優先選用符合yd/t 901 2009表2規定的各種顏色,在不影響識別的情況下,允許使用本色代替其中的某一顏色。
識別用全色譜
序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顏色 | 藍 | 橙 | 綠 | 棕 | 灰 | 白 | 紅 | 黑 | 黃 | 紫 | 粉紅 | 青綠 |
2.4 對于適配器中陶瓷套筒的要求:
(1)陶瓷套筒內部潔凈、無污跡,且陶瓷套筒無漏裝、裂紋及破損。
(2)使用壽命:重復使用1000次;連續插拔10次后衰耗值應無變化。
(3)適配器陶瓷套筒應選用日本精工/京瓷產品或其原料國內組裝加工。
2.5 FC適配器的連接法蘭、螺紋鎖定等零件應使用HPb59-1的銅材。
2.6 零件的燃燒性能應≤10s;滴落物不引燃鋪底層 。
2.7 光纖連接器外觀平滑、潔凈、無油污、無傷痕和裂紋,各部件組合平整,插頭與轉接器的接合平順,易于插拔,防塵帽與插芯松緊配合適當。
2.7所有散件要求過96小時高低溫(-40~85℃)試驗,阻燃且符合ROHS環保要求。
2.8 FC 要求過35℃,96小時鹽霧試驗。
2.9尾纖纖芯的原料參數選用不低于用康寧、烽火或長飛纖芯的相關參數指標,紡綸紗的原料參數選用不低于美國杜邦公司紡綸紗的相關參數指標,尾纖插頭的陶瓷插芯原料參數選用不低于日本精工/京瓷產品的相關參數指標。
3 束狀尾纖技術要求
3.1束狀尾纖技術指標
(1)本次招標束狀尾纖類型為FC/UPC,其插入損耗應不大于0.35dB。
(2)回波損耗應達到: UPC型不小于50dB,PC型不小于40dB。
(3) 束狀尾纖光學性能指標應滿足YD/T 988-2007
(4) 連接器端面幾何尺寸指標
連接器端面幾何尺寸指標
插針外徑(mm) | 曲率半徑(mm) | 頂點偏移(μm) | 光纖凹陷/凸出(nm) | |
φ1.25、φ2.5 | PC、UPC型 | 7~25 | 0~50 | 凸出:£50nm 凹陷:曲率半徑在7~10mm: £125nm 凹陷:其他曲率半徑: £-0.02R3+1.3R2-31R+325(nm) |
APC型 | 5~12 | -100~+100 |
4.包裝
4.1內包裝
4.1.1扎線一點固定線圈,線圈直徑為15cm,注意不要扎太緊,以免在線材上留下壓痕(圖10)。
4.1.2一條產品為一扎放入一個吸塑盒(長220*寬180*高20mm)(圖10)。4.1.3連接器端頭需用氣泡袋保護,在吸塑盒蓋正中貼標簽
4.2外包裝要求
一個外包裝箱(尺寸:長680*寬560*高320mm)內裝固定數量吸塑盒,并在包裝箱側面左上角貼外箱標簽,
注意:因不同批次及不同類型產品,裝箱數量會有差異,但同一批次同一型號裝箱數量必須相同,且箱內數量為整數;不同型號不同批次的產品不能混裝;箱內產品堆放整齊;封箱時,箱子各邊封箱膠帶整齊平滑
4.3 標簽內容及格式說明
(1)尺寸:100*50mm;材質:不干膠
(2)字體:微軟簡粗黑;字號:公司名稱為10號,其余為8號
5.試驗方法與檢驗規則
5.1束狀尾纖應符合本規范的相關要求。
產品簡介
編輯
尾纖分為多模尾纖和單模尾纖。多模尾纖為橙色,波長為850nm,傳輸距離為500m,用于短距離互聯。單模尾纖為黃色,波長有兩種,1310nm和1550nm,傳輸距離分別為10km和40km。 它由12根尾纖組成,顏色依次為:藍、橙、綠、棕、灰、白、紅、黑、黃、紫、粉紅、淺藍。
產品特性
編輯
束狀尾纖由符合全色譜規范的康寧緊套光纖,外包芳綸纖維加強元件,再包裹具有一定阻燃性能的聚氯乙烯外護套構成,廣泛應用于傳輸線路與終端設備之間的密集連接。
用途 :CATV、 局域網/接入網、 電信網絡/Gigabit數據網絡測試、醫療設備、其它工業及軍事應用
特點 :
◆ 符合ANSI, Bellcore,TIA/EIA,IEC等標準及國內電信行業標準
◆ 實現了光纖傳輸的活動連接
◆ 插入損耗小,回波損耗大
◆ 良好的互換性和重復性
技術指標
編輯
◆ 重 復 性: ≤0.1dB
◆ 互 換 性: ≤0.2dB
◆ 插拔次數:>1000次
◆ 抗拉強度:0~15Kg
尾纖分為多模尾纖和單模尾纖。多模尾纖為橙色,波長為850nm,傳輸距離為5Km,用于短距離互聯。單模尾纖為黃色,波長有兩種,1310nm和1550nm,傳輸距離分別為10km和40km。
ITU-T電信聯盟遠程通信標準化組織(ITU-T for ITU 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規范了三種常用光纖:符合G.652規范的光纖、符合G.653規范的光纖、符合G.655規范的光纖。
熔接技術
編輯光纖熔接技術主要是用熔纖機將光纖和光纖或光
SC/PC型光接口尾纖(4張)
纖和尾纖連接,把光纜中的裸纖和光纖尾纖熔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整體,而尾纖則有一個單獨的光纖頭。通過與光纖收發器連接,將光纖和雙絞線連接,接到信息插座。在光纖的熔接過程中用到的主要工具有:光端盒、光纖收發器、尾纖、耦合器、剝線鉗、光纖切割刀等。
傳輸系統常用用的尾纖有SC/PC、FC/PC、LC/PC、E2000/APC、ST/PC五種接口,如下圖所示。
SC/PC型光接口尾纖
尾纖
((SC方型卡接頭))
FC/PC型光接口尾纖
((FC圓型螺紋頭))
LC/PC光接口
((LC方型小卡接頭))(相對于sc略小)
ST/PC型光接口
((ST圓型卡接頭))
簡介/尾纖 編輯
飛速光纖—尾纖圖冊
尾纖又叫豬尾線,只有一端有連接頭,而另一端是一根光纜纖芯的斷頭,通過熔接與其他光纜纖芯相連,常出現在光纖終端盒內,用于連接光纜與光纖收發器(之間還用到耦合器、跳線等)。
尾纖有一個單獨的光纖頭。目前傳輸系統常用用的尾纖有SC/PC、FC/PC、LC/PC、E2000/APC四種接口,如下圖所示。
尾纖的分類/尾纖 編輯
尾纖分為多模尾纖和單模尾纖。多模尾纖為橙色,波長為850nm,傳輸距離為500m,用于短距離互聯。單模尾纖為黃色,波長有兩種,1310nm和1550nm,傳輸距離分別為10km和40km。
尾纖的熔接/尾纖 編輯
光纖熔接技術主要是用熔纖機將光纖和光纖或光纖和尾纖連接,把光纜中的裸纖和光纖尾纖熔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整體,而尾纖則有一個單獨的光纖頭。通過與光纖收發器連接,將光纖和雙絞線連接,接到信息插座。在光纖的熔接過程中用到的主要工具有:光端盒、光纖收發器、尾纖、耦合器、剝線鉗、光纖切割刀等。
尾纖的類型/尾纖 編輯
光纖跳線末端常見的接頭類型包括:LC、FC、SC、ST、MU、MTRJ等
1、LC接頭
LC型連接器是著名Bell(貝爾)研究所研究開發出來的,采用操作方便的模塊化插孔(RJ)閂鎖機理制成。其所采用的插針和套筒的尺寸是普通SC、FC等所用尺寸的一半,為1.25mm。這樣可以提高光纖配線架中光纖連接器的密度。目前,在單模SFF方面,LC類型的連接器實際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在多模方面的應用也增長迅速。
2、FC接頭
這種連接器zui早是由日本NTT研制。FC是Ferrule Connector的縮寫,表明其外部加強方式是采用金屬套,緊固方式為螺絲扣。zui早,FC類型的連接器,采用的陶瓷插針,此類連接器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制作容易,但光纖端面對微塵較為敏感,且容易產生菲涅爾反射,提高回波損耗性能較為困難。后來,對該類型連接器做了改進,采用對接端面呈球面的插針,而外部結構沒有改變,使得插入損耗和回波損耗性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FC型光纖連接器常用于配線架上。
3、SC接頭
這是一種由日本NTT公司開發的光纖連接器。其外殼呈矩形,所采用的插針與耦合套筒的結構尺寸與FC型*相同。其中插針的端面多采用PC或APC型研磨方式;緊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銷閂式,不需旋轉。此類連接器價格低廉,插拔操作方便,介入損耗波動小,抗壓強度較高,安裝密度高。SC連接器通常用于網絡設備端。
4、ST接頭
ST和SC接口是光纖連接器的兩種類型,對于10Base-F連接來說,連接器通常是ST類型的,對于100Base-FX來說,連接器大部分情況下為SC類型的。ST連接器的芯外露,SC連接器的芯在接頭里面。ST連接器通常用于布線設備端,如光纖配線架、光纖模塊等。
5、MU接頭
MU(Miniature unit Coupling)連接器是以目前使用zui多的SC型連接器為基礎,由NTT研制開發出來的世界上zui小的單芯光纖連接器。該連接器采用1.25mm直徑的套管和自保持機構,其優勢在于能實現高密度安裝。利用MU的l.25mm直徑的套管,NTT已經開發了MU連接器系列。它們有用于光纜連接的插座型連接器(MU-A系列);具有自保持機構的底板連接器(MU-B系列)以及用于連接LD/PD模塊與插頭的簡化插座(MU-SR系列)等。隨著光纖網絡向更大帶寬更大容量方向的迅速發展和DWDM技術的廣泛應用,對MU型連接器的需求也將迅速增長。
6、MTRJ接頭
MT-RJ起步于NTT開發的MT連接器,帶有與RJ-45型LAN電連接器相同的閂鎖機構,通過安裝于小型套管兩側的導向銷對準光纖,為便于與光收發信機相連,連接器端面光纖為雙芯(間隔0.75mm)排列設計,是主要用于數據傳輸的下一代高密度光纖連接器。
• 產品概述:
帶狀尾纖:可將多芯光纜(如4芯、6芯、8芯、12芯)扇形(束狀)分開并裝上連接器插頭實現多芯光纜分纖連接,方便室內連接及配線架(ODF)密集安裝。防水尾纜組件一般用途野外惡劣環境,對器件的可靠性要求較高。本公司采用*工藝和設備生產,保證了優良的性能和環境穩定性。產品類型有單芯、雙芯和4芯等供用戶選擇。
產品特點:
帶狀尾纖
•提供帶狀光纖直分單芯接線的連接方式。
•多用于架內連接,連接簡易、方便、經濟。
•易于安裝、體積小、容量大。
•插入損耗低,反射衰減高。
•跳線種類:3.0mm、2.0mm、0.9mm。
指標PC插入損耗≤0.2dB回波衰減≥50dB APC插入損耗≤0.2dB反射衰減≥60dB
•規格4芯、6芯、8芯、10芯、12芯。
•分出光纖有套管保護,使光纖不易被擰斷或損傷,且彎曲性能好。
•連接器帶狀尾纖,4芯,6芯,8芯,12芯帶狀尾纖,帶狀光纖活動連接器
• 用于通信網絡當中的配線系統,實現配線系統的美觀和方便.用于帶狀光纜同配線系統中活接頭的接續,帶狀光纜尾纖由4芯/6芯/8芯/12芯光纖或光纜經分支器分支后與相對應數量的連接器加工而成。扇出部分有0.9mm色譜和2.0mm護套可選. 產品滿足國家行業標準和通用的GR-1221 規范。 適用于在電信和數據網絡系統中的室內應用。
• -可按客戶要求裝配FC,SC,ST,LC,MU,SMA等連接器,配有多色色標和數碼標識
• ※功能特性:
• 帶狀光纜尾纖采用Abright公司*的研磨與組裝工藝制造,連接器滿足各自的技術規范
• -單/多模光纜
• -4/6/8/12芯光纜可選擇
• -分支光纜0.9/2.0mm可選
• -在配線架里實現多芯光纜的熔接配線
• -可安裝各種型號的光連接器
• -低插入損耗,高回波損耗
• -高可靠性與穩定性
• ※技術指標:
-使用ITU G.652 單模光纖,在1310nm和1550nm,小于0.30dB。
• -使用ITU G.655 單模光纖,在1550nm,小于0.30dB。
• -使用50/125um或62.5/125um多模光纖,在850nm和1300nm,小于0.2dB。
• -單模光纖, UPC型:≥50 dB
• -APC型:≥60dB
• -多模光纖,PC型:≥40 dB
• 關鍵字:
• 束狀尾纖,4芯,6芯,8芯,12芯束狀尾纖,束狀光纖活動連接器
• 帶狀尾纖,4芯,6芯,8芯,12芯帶狀尾纖,帶狀光纖活動連接器